- 相關推薦
面對就業壓力 研究生擴招不該是為了促就業
隨著畢業生基數不斷增大,明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壓力將會更大。對此,教育部近日下發《關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指出教育部門將積極推動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和培養模式改革,繼續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據中新社25日電)
雖然在“繼續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后面,教育部加上了“努力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但因為這句話出自關于做好就業工作的通知,所以怎么看都覺得是把研究生擴招當作了促就業的手段。
不能否認,無論培養什么層次的人才,最終都要回歸就業,可是讀研究生并不是一種就業方式,它只是學習的更高階段。如果把整個上學過程比喻為準備階段,正式走上工作崗位比喻為做功階段,那么讀研究生還處在準備階段。如果用延長準備的時間來緩解就業壓力,那么無疑多少有點自欺欺人。且不說為緩解就業壓力而擴招的研究生有多少含金量,縱然他們果真在學校又學到了新的知識,將來還不是一樣得走上社會面對競爭?到時就業壓力一樣存在。
從目前社會上的反饋信息來看,研究生就業并不比大中專生更有優勢,如果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始終停留在現在的階段,那么擴招只會使就業壓力從大中專生向研究生轉移。這恐怕不是決策者所希望看到的,當然也不是真正緩解就業壓力的良策。
如錢學森所盼,目前我國最需要的是培養高能力、高水平的“杰出人才”,而不是培養更多拿著高學歷證書的“普通人才”。因此,縱使研究生要擴招,其目的也應該是為國家未來造就棟梁,而不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而實際上,造就國之棟梁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并不是擴招。
最近幾年,高校的就業壓力頗大,各所高校都把促進就業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可是,如果不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縱使使再大勁兒,也無法保證就業,當然更不能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提供人才儲備。為了推進就業,教育部每年也都會出臺一些積極的政策,不過,如果不能理順繼續讀書和就業的關系,那么這些政策未必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教育的發展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就業也是如此。目前就業壓力過大的原因最主要是就業崗位不足以及結構性失調,因此最需要做的是努力發展社會經濟開拓更多崗位,同時鼓勵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倡自主創業和基層就業。至于研究生擴招,應該遵循教育規律,而不是和就業掛鉤。
21世紀以及長遠的未來,人才資源是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本錢,因此必須按照教育發展規律培養人才,而不應讓研究生培養被促就業帶入彀中。
【面對就業壓力 研究生擴招不該是為了促就業】相關文章:
大學擴招就業壓力大 上大學真的沒用嗎?04-25
面對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亟須“創造力”05-01
高校擴招該不該?04-27
我國的就業現狀與緩解就業壓力的政策思路04-29
促就業:三保之關鍵05-01
以創業帶動就業 化解畢業生就業壓力04-27
化學研究生就業前景08-23
林學研究生就業前景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