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審計創新對策
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審計作為一項社會經濟活動,必將受知識經濟的影響。為適應新的形勢,筆者談幾點思索。一、技術對策:革新審計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一)適應知識經濟的特點和要求,開發新的審計程序和方法。知識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審計的目標、對象、方法、技術、實務、審計準則和依據、評價標準、審計人員和審計理論等產生重大變化。審計目標由揭露會計錯弊轉向包括揭露錯弊、指出其根源與后果的多元化目標了發展;就地審計方式將逐步消失;審計主體和客體只需在約定時間通過媒體見面進行審計,否則事過境遷,無案可查面對無書面記錄的經濟業務,審計重點將由原來審計線索的審核與查找,邊境證向系統分析、設計過程等。未來的審計將成為數據庫的審計,審計師的主要精力將集中于采集、保存和確保數據庫的程序上。
(二)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 ,革新審計技術手段。審計作為一項以會計信息為對象的社會經濟活動,客觀上要求彩采用現代化的信息處理工具加快信息處理的速度,提高審計質量。因此,在知識經濟社會,審計處理手段由手工操作進步到電算化處理,已不公是一種要求,也日益成為現實。如今,計算機已經成為相當多的企業會計操作的主要工具,電算化會計系統在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上和穩定性、及時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識,由“利用計算機審計”代替“繞過計算機審計”和“穿過計算機審計”已成必然。網絡化的發展,電子商務和網上實體的出現,使經濟交易、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這也給我們的會計核算和審計工作提出了挑戰:一方面,電子商務的出現使無紙貿易成為現實,如何加強對這種審計線索電子化或無書面記錄經濟業務的審計,是新時期給人們審計工作者提出的挑戰;另一方面,眾多“網上公司”、“網上銀行”及遠距離多主體的網上合作體的涌現,出現了會計上所謂的“虛擬主體”,這種網上實體的主要資產就是知識及其載體人力資源,如何對這種“虛擬主體”進行審計,又將成為知識經濟時代 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建立健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內控制度。國際上近代審計都是以系統為基礎的審計,即審計師要對會計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查和評價,作為制定審計方案和決定抽查范圍的依據。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和會計電算化的不斷發展,傳統會計崗位職責被打破,內部控制制度發生了變更和轉移,再加上未來以數據庫為基礎的實時審計的發展,必然引起內控制度復雜化,產生新的審計風險。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全新的內 控制度,制定更為周密的審計計劃,開發更科學的測試內控制度的技術,以適應這變化。
二、業務對策:拓展審計領域,審計服務廣泛化和國際化
(一)拓展審計服務領域。審計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物質資源生產、銷售和]分配領域,在審計系統中,審計處理的對象 也主要是會計核算提供的物質資源的價值。而在知識經濟時代 ,審計的服務對象、會計處理對象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1)會計對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信息等無形資產的處理在會計系統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由此勢必拉動審計的重點由物質經濟下重視存貨等的審計向重視智力資源和知識產權的審計轉變;
(2)知識經濟是多元經濟,它不公要求審計越來越多地處理與物資源有關的業務,還要處理與非物質資源有關的業務,包括對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和提示的要求越來越高;
(3)信息流動將影響審計人員的所有方面,包括如何和何時產生信息、加工信息、儲存信息、提煉信息、傳輸信息、報告信息以及解釋信息;
(4)審計咨詢、公證服務將會得到很在發展;
(5)以服務為主導的三次產業、以信息為主導的四次產業的審計問題也成為審計的新領域。
(二)在力開展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審計及管理咨詢業務。知識產權具有無形、專有性、地域性、時間性和可復制性五大特點,我們在對知識產權進行
[1] [2] [3]
【知識經濟條件下的審計創新對策】相關文章:
知識經濟條件下審計人員應具備的素質04-28
知識經濟與創新04-30
創新與知識經濟05-02
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我國圖書館的管理創新05-01
試論知識經濟對審計的挑戰04-27
知識經濟與企業管理的創新05-01
知識經濟條件下勞動表現為價值的新特點04-29
論知識經濟條件下技術市場的供求機制04-26
知識經濟對信息服務業的影響及對策04-28
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認識的真理性與價值性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