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的“規模經濟”
在網絡產業剛興起時,很多人都說:網絡經濟沒有規模經濟的現象。現在的事實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些知名的網站(如新浪網、21cn、163等)已開始對電子郵件信箱的用戶及電子雜志收費,原因是免費會員太多,造成系統負擔過重。如果這個現象發生在一年前,經營者是求之不得的。據報道,在多家網站陸續停止提供免費服務后,網絡出現了大量的移民潮——流向了不收費的網站。結果卻使這類網站的負擔加重,這些網站在考慮到服務穩定及資源有效使用等問題后,其中一些(原來不收費)網站也決定對新會員采取“使用者付費”制度。
這意味著什么?以前常有人強調:網絡對一百個客戶服務和對一萬個客戶服務而言,并沒增加什么成本。其實不然。因為網絡的設備、帶寬資源都需要增加。過去大家為了競爭,想吸引會員登錄,都紛紛打出了免費的口號,現在一些財力不支的網站關門了,追求免費的客戶卻上門了,反而讓這些還沒死的網站不敢接納他們,原因很簡單:網絡有規模經濟。
什么叫“規模經濟”?就是當生產能力或服務能力在一個限度之內時,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或服務量,單位成本就會下降,但如果超過了這個極限,單位成本就會急速上升。這個限度就是規模經濟。為什么在網絡發展的初期,學者專家會喊出:“網絡沒有規模經濟”?那是因為網絡產業的邊際成本曲線是U型,而非V型。
這個意思是說:當你構建的網站是個供5萬人使用的規模時,這時每增加一個用戶其實沒增加什么成本,但總量超出5萬個用戶后,網絡經營者又須構建另一個5萬人使用的規模,這時成本就會大幅增加。因此,邊際成本曲線的第一個使用者分擔了最大的成本,第二個幾乎是零,直到第5萬個,又會跳到另一條成本曲線,呈現所謂的U字型。
其實這種說明過于簡單,經營網站的CEO們會發現,成本一直隨著使用規模的增加而擴充。例如:服務器的速度、資料庫的程序、帶寬的租用、服務的人員、編輯的人員等,經營者一直在投資。真正沒有增加的是收入,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雖然現在談網絡投資都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如果我們認真觀察就能發現:越是后來成立的公司,往往能使用到便宜的解決方案。硬件的價格在跌、好用的應用軟件越來越多(甚至可以租用),維護程序及網站的專業依賴性也在降低,真正需要投資的是內容的經營和銷售渠道的建立。
所以,大家需要認清的是:你是要“做大”,還是要“做精”?做大,你可以走向通路和平臺。做精,是累積內容的特殊性、專業性,以及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而非資金建立進入的門檻。當然,做精也可以做大。例如一些出色的有線電視頻道,其內容的精致程度也不是一般小企業就能及的。但人們不會相信做大也可以做精。因為事業的模式不同,當經營者已經構筑了平臺優勢,它就不會自己再投資于內容的精致度,這時它可以直接去購買精致的內容。
正因為有規模經濟,所以傳統產業的經營經驗,還是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價值,這是值得經營者深思的。
網絡的“規模經濟”
【網絡的“規模經濟”】相關文章:
武鋼非鋼產業發展的規模經濟性04-29
創遼濱品牌走發展之路-大石橋市遼濱碳黑廠大力發展規模經濟04-29
網絡04-29
網絡經濟與網絡成癮04-27
網絡社會呼喚網絡倫理04-28
網絡文獻與網絡閱讀探析04-30
網絡道德及網絡宣傳芻議04-29
網絡加速及優化·什么是網絡接口04-26
網絡加速及優化·什么是網絡優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