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創新”。
關鍵詞:教學觀念 教學實際 嚴格要求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要創新培養模式,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而“創新”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創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是初中地理教師肩負的重任。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實施創新教育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地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創新精神,要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培養學生“學、思、創”的精神。教學要從知識的傳授過渡到對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著重教給認識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應當追求“知識的創新應用”。同時,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要研究學生個體的特點,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勤學好問,大膽質疑,開展合作學習。其次,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現代科學的學生觀要求教師要以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應以學生為本,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素質教育和教育創新的進程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要關注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
二、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創新的本質力所在,它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創造想象力,創造性地計劃、組織和實施某種活動的能力。從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留給學生創新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創新。實施創新教育,社會、學校必須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以分數高低論成敗,讓教師能夠放下包袱,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新的教育中。同時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創新;學生也要轉變死記硬背的舊觀念,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提高能力上來。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
2.課堂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使其智力活動多樣化、豐富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目前中學地理教師除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創新教育需要外,還要在充分挖掘教材、設置新情境、拓寬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求異創新等方面多下功夫。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之外,還要啟發學生思考可選擇的還有什么,不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唯一”上,而是努力促使學生去探索“多”。對地理中許多問題、現實問題,啟發學生不僅會用所學地理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還會跨學科用歷史、政治等相關知識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質疑、討論和辯論,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創新,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課后練習時,通過布置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課后練習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考慮到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練習題應少而精,要以開放性題目為主,留給學生實踐、創新的廣闊空間。這樣,通過對開放性試題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動腦的習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恒,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創新人格是堅持創新、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施創新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困難。作為創新教育的推行者之一,中學地理教師除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積極推行創新教育外,還應按本學科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分析形勢,使其認識到形勢的緊迫性、任務的艱巨性,增強歷史責任感,使其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創新教育。另外,還應加強督促、檢查工作,使學生的創新活動持之以恒,逐步形成創新的人格。
總之,實行創新教育是時代的需要,是大勢所趨。雖然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實行創新教育還有一定的困難,但是,相信有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學校和全體教師的通力合作,一定會把創新教育全面推向深入。
【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地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4-29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05-27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05-02
地理教育中創新素質的培養04-30
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論文04-29
【實用】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05-28
地理教育教學論文04-30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論文05-02
中職體育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開展論文04-30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