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狀況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變遷的加劇,網絡社會的崛起以及人口老齡化形勢的嚴峻,如何幫助老年群體融入到新的數字化生存方式日趨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在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當下,大部分老年人在使用互聯網設備時仍會面臨許多問題,但其他的社會成員卻自如地沉溺于自己的媒介環境,這就造成了老年人與這個社會的脫節。基于此種社會矛盾,在對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其制約因素進行本土化研究調查之后,全面闡述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數碼區隔并分析其原因及結果。
關鍵詞:互聯網論文2000字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22億,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老齡化社會到來的當下,中國許多相關領域的發展都還在起跑線上,在這條新的征途中,同時還伴隨著另外一個時代的到來,即“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發展將帶領人們進入信息共享型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但絕大多數老年人卻無法參與到這個時代的生活,正在被互聯網時代所邊緣化。
1區隔的呈現: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特點
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人,而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當人們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時,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通常會產生一種“失重感”。北京大學人口所的蔣耒文曾說過,忽視老年人的社會進步,是不真實的進步;遠離老年人的科技發展,是不完整的發展;沒有老年人參與的網絡世界,也是一個有缺陷的世界。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中國老年群體正被社會漸漸遺忘,信息的復雜交融和社會的急速轉型讓他們不管是在時間(傳統—現代)還是在空間(鄉村—都市)的維度上都處于社會邊際狀態。在筆者對合肥本地的老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進行小范圍的調查后發現,老年人在使用互聯網時表現出他們獨有的特點。首先,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示,他們已經開始使用類似QQ、微信等互聯網社交網絡,但仍有32%的人由于經濟、知識水平的限制至今仍在使用“老人機”。除了常用的社交App,類似于移動支付、一鍵預約等典型的互聯網生活方式,通常只有少數老年人可以熟練的操這些流程。面對海量互聯網產品的更新換代,那些低收入、生活條件差或者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由于接受新事物能力的限制,都表示對這種主流的生活方式感到無所適從。另外,除了人口地理環境在老年人互聯網使用中表現出一種外顯的區隔以外,筆者還發現,處于同一經濟水平、知識結構層次的老年人,在使用互聯網時也表現出不同的趣味與慣習。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在他的輝煌巨著《區隔:趣味判斷的社會批判》中提出:人們在日常消費中的文化實踐,從飲食、服飾、身體直至音樂、繪畫、文學等的趣味,都表現和證明了行動者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等級。現實生活中知識水平比較高的老年人通常會使用互聯網搜索一些專業性強的知識信息,有藝術天分的或者活躍在“廣場舞”的老年人會利用互聯網聽音樂,還有一些性格比較活潑外向的老年人也會使用淘寶等購物軟件。當然,在筆者加入的一個有478位老年人的“安徽老年群”的QQ群中,發現其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利用互聯網交友,有極少數的老年人也在群聊中發布一些低俗的信息。
2區隔的原因: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制約因素
如今在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背景下,人口老齡化和信息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12億,占總人口15.5%,空巢和獨居老人已達1億,很多老年人身理或心理上都產生了很多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社會活動減少、子女陪伴不夠,更重要的是越來越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社會生活已經讓他們不知所措。通過調查訪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態、身體及精神的局限性、對互聯網的不信任等都會影響老年人對互聯網的使用積極性。總體上說,區隔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的影響因素大概包含四個方面。從客觀社會經濟條件上說,有些農村地區由于生活條件有限,缺乏例如電腦、手機這樣的上網設備,另外也有一些城市里的老年人已養成的消費習慣讓他們拒絕承擔網費、流量費,所以就盡量避免使用互聯網。在目前的主流市場上,互聯網開發基本是圍繞年輕人設計。不會用、看不懂、操作復雜成為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最大障礙,界面繁雜、操作繁瑣,手機到手好幾年,大半功能沒搞懂,完全處于“待機”狀態,這就造成了許多老年人索性放棄了融入互聯網社會。另外,老年人由于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本身就具有滯后性,加上對互聯網使用的刻板成見,讓老年人面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世界時,感到無所適從。而當在互聯網使用遇到問題時,大多數子女都不會很有耐心的為他們解答,相反,根據調查顯示,幾乎沒有子女不對老年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表現出不耐煩。并且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自處于高位,所以他們一般也羞于主動問晚輩問題。當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讓渡給后喻文化時,代際間的隔閡阻礙了老年人學習互聯網知識。
3區隔的結果:影響現實社會生活與情感交流溝通
當互聯網使用日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它也成為一種社會等級與地位的符號象征,它從年齡、性別、職業、身份,抑或是消費行為、生活品位、個人情趣等諸方面,都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分化。毫無疑問,互聯網的使用對人們的話語權、符號權力、交往空間、消費觀念等都形成了重要的影響。因此,互聯網的使用狀況已經成為社會區隔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這種新的媒介語境下,老年人由于自我與他者的雙重否定,被區隔成信息化時代的局外人。趣味是與一個特定階級存在條件相聯系的規定性的產物,老年人會以此來對自己進行分類,同時也被其他人進行著分類。不管是農村留守老人還是城市里獨家獨戶不愿出門的老人,缺乏互聯網使用知識都會讓他們失去情感交流的便捷工具。當晚輩都熱衷于微信聊天,老年人由于條件限制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時,他們就很難融入這個社會。除了情感精神需要,現實生活的諸多方面已與互聯網使用密切相關,例如去醫院掛號,出門打車,去商場飯店超市消費等都離不開現代互聯網的使用,被區隔后的老年人必定會遇到以上諸多問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老年群體無疑正一步步被社會邊緣化,他們身陷傳統之中,又不得不邁入現代化。尤其是當他們退休以后,他們不再承擔社會的功能角色時,這種被時代遺忘的孤獨感將更加強烈。當老年人的社會資本逐漸開始消解時,互聯網的發展也已影響到他們的社會交往以及代際交往,作為晚輩甚至于說我們的有關社會政府層面,應該給予老年人互聯網使用更多的幫助與理解。
參考文獻
[1]曼紐爾卡斯特爾.網絡社會的崛起[M].夏鑄九,王志弘,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Bourdieu.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ementofTaste.[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1984.
[3]風笑天.社會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保羅福賽爾.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M].梁麗珍,樂濤,石濤,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5]周曉虹.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6]王金元,趙向紅.老齡化背景下社區獨居老人生存狀態與社會支持研究[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7]丘澤齊.中國社會的數碼區隔[J].香港:二十一世紀,2011(2).
[8]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老年人互聯網使用狀況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文藝學課程群建構狀況論文05-03
“互聯網+”時代企業營銷新模式分析論文05-02
語言的失責:產品使用說明書語言狀況分析04-28
(聾校)學生拒絕使用助聽器原因分析論文05-02
互聯網時代無人化餐飲平臺的運行分析論文04-26
互聯網對傳統學術期刊的影響分析論文05-03
民族院校大學生自尊狀況的調查分析論文05-02
體育鍛煉影響中職生心理狀況調查與分析論文05-02
初中生網絡生活狀況調查與分析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