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教育論文
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衡量任何事物都會有一定的標準;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對它的評價有一定的標準,而作為一門藝術,貴在創新,又不應該有唯一的評價標準;俗話說:“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作為一堂好課,它的標準是什么?下面談談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不同學科的課堂,可能評價的標準不一樣,一堂好課,從形式上精彩,從內容上豐富,從過程上流暢,從結果上優異,掌聲和喝彩聲不斷;一堂好課,各有各的看法,我的具體看法是:
一、課是給學生上的,一堂好課,首先是“學習課”,而不是單純的“教學課”
一堂好課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道好菜,形、色、香、味樣樣俱全;老師就像廚師,學生就是食客;好菜要有誘惑力,如何吸引食客的胃口,學生要有食欲;也就是說老師的課要有魅力,讓學生想學,該課是值得學習,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學習課”;學生對所學的課有興趣;老師傳授的正是學生想要的;師生都是學習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時互相幫助和交流,學生不但能看到教師思維的結果,而且能看到教師思維和探索的過程,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學生喜歡自己的功課,各取所需;在一堂好課上,教師首先是個學習者(學者),其次是個引導者,最后才是個管理者和領導者,這樣的課,才是“學習社會”所需要的好課。
二、一堂好課,應該是“自主課”,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課”
課堂是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要身懷絕技,要給人陽光,心里要裝有陽光;能者為師;教師是一個策劃者而不是單純的執行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程師而不是一個“教育技術工人”。在遵循大綱要求和教育教學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他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有深厚的教學基本功和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自主策劃一堂課,一周課,一學期的課,一年的課;教學活動如果由少數人策劃,多數人去“落實”,這種課充其量不過是“批量生產的拷貝”,其必然缺乏創造性。許多人認為學習期間的任務只是接受,將來工作時才需要創造,殊不知創造性是從小養成的一種心態和思維方式,如果課堂教學向無創造性,勢必潛移默化地養成學生復制型的思維方式、非創造性的人格,將來也難以有創造。
三、一堂好課,要有各自的特色,能讓學生很好地接受
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是課堂,沒有個性就沒創造,沒有特色就不能生存,在遵守教育基本原則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特點;科目不同,要求不一樣,整齊劃一、面面俱到地分項目評價教師所上的每一堂課,可能有鼓勵平庸的危險,因為許多創新給人最初的印象往往是“出圈”、“片面”、“偏激”等等;一堂好課,就是教師展現個性的時候;語文課要有語文課的特點,數學課要有數學味,英語課要有英語特色,音樂課要有音樂的韻味,地理課要有地理特性……每科的課堂要有各自的特色,有的放夨,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一堂好課。
四、一堂好課,要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效果、學生的反饋等多方面衡量,它是網絡中的一個點,而不是直線中的一個點,要從不同的方位看問題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首先看它是不是完成了教學目標,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一個網絡,知識的網絡,人的發展的網絡。教學效果要有全盤考慮,評價一堂課,不但要問教師自己是怎么策劃的,這堂課在他的整個教學網絡中處于什么位置,達到目的沒有;也要問學生學得怎樣,更要問專家怎樣評價,多方面考慮綜合,而不能單純用評價者的一把刻度過密的直尺來衡量。一堂成功的課堂,是在學生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而度過的.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學習自覺能動的主人,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善于思考的大腦和勤快的雙手親身體驗,用心感悟書中的知識,通過練習嘗試自己的收獲而再次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鞏固成果,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與基本能力,提升對知識的認識.常言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后始知深.”是啊,我們不僅僅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經驗的積累.同時也應使學生主動認識知識,感悟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及其重要性,方能端正思想、主動求學。
五、一堂好課,是學生和老師共同表演的舞臺,學生是主角,老師是演員又是導演,教學要貫徹素質教育的宗旨
一堂課上得好壞,首先要向學生調查,看孩子是否感興趣,是否真正得到了發展,好課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點為本”;應該“眼睛向下”,不應該總是“眼睛向上”;應該是“本色”而不應該是精心排演的“一臺戲”,好戲是演員和導演的默契的配合和理解掌握;一堂好課,是學生和老師默契的配合,精彩的表演。
六、一堂好課,要把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學,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一堂好課,要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現自己的特色,結合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借鑒前人的經驗,吸取外國的先進教學經驗,為我所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為適應未來學習的需要打好基礎;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我調控能力,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發揮了互助精神,使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一堂好課,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一堂好課要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教師,不僅要精通教學內容,更要熟悉學生,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要從教學思想上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學觀念,確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觀念,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設計開發有效的教學資源,創設情景,才能給學生的學習以一定的引導和具體的幫助,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教師不僅應具有更加扎實的知識,更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認真組織、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教育水平提高。
八、“新基礎教育”的一堂好課的標準
葉瀾教授在他們的“新基礎教育”中,針對“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這一問題,概括了以下的五個方面:
1.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過程中產生了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并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而且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就面而言,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難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課。
3.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這樣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在課堂上有師生之間真實的情感、智慧、思維、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維是相當活躍的,在整個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的生成。
4.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由于長期受公開課的影響,一遇到有人聽課,容易出的毛病是準備過度,這樣教師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上變成把準備好的東西背一遍,表演一下。當然,課前的準備對于師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課堂有其自身的價值,這一價值在于它是一個公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要有相互的討論、思維的碰撞,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的構成,并生成出許多新的東西
5.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任何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假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這種課是不真實的、有粉飾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們“新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上好了課,總是要反思和重建;我認為: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開課,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的課,這種預設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其次是帶有一種虛假性。
總之,不同事物的評價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評價教學有教學的標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堂好課,應該有一定的標準;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就是像上面所說,有說得不周全的,望大家指正,我愿虛心和大家探究。
【談談我心目中的一堂好課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什么是一堂好的數學課論文04-30
一堂好課作文08-13
談談“我不挑食”的論文04-30
[我心目中的好課]園本教研活動04-29
美國如何評價一堂好課04-29
上一堂震撼的感恩父母主題教育課論文05-02
我心目中的好爺爺04-26
如何上好一堂新課的論文04-27
一堂好課心得體會11-08
我心目中的好同學作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