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國際貿易畢業論文
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是黨、國務院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落實中央政策,同時也是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加快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優化整體產業布局,商務部今后將重點在七個方面支持中部地區發展,其中一個方面是支持中部地區大力發展服務貿易:
支持中部地區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中部地區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鼓勵有條件的中部地區企業積極開展文化產品出口;支持中部地區開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不斷提高承接服務外包的全球競爭力。2005~2009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571億美元增長到2868億美元,增長了約1.8倍,年均增長16.2%。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總體仍落后于貨物貿易,服務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出口的比重維持在9%左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09年,中部地區六省生產總值增長24.45%,在河南之后,新增湖北、湖南、安徽三個GDP過萬億元的省份;中部六省生產總值占大陸的20.9%,居四大經濟板塊的第二位,但服務貿易的發展與沿海地區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1.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較快,但總量偏低、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小。
2006年,我國中部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約15380億元,占當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的18.6%;其中現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246億元,在全國和中部服務業增加值總量中分別占16.8%和47.1%;中部服務業增加值占中部生產總值比重平均約為36.8%,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其中湖南、湖北、安徽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服務業平均增速超過10.6%。2009年,我國中部地區服務業增加值實現約25036億元,占當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的17.5%;中部服務業增加值占中部生產總值比重平均約為35.7%,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42.62%),服務業平均增速超過11.05%,中部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依次為湖南40.82%、湖北39.01%、山西38.92%、安徽36.35%、、江西34.27%、河南29.07%。
2.利用外資保持較快增長。
隨著改革的深入,外商投資逐漸加大,覆蓋面越來越廣。2009年湖北全年外商直接投資及其他投資46.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9%。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7家在湖南落戶,到安徽投資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48家,江西全年具有世界500強投資背景的企業總數達37家,河南全年新批準外商投資企業274個,山西全年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8家。特別是世界500強富士康、中芯國際等大項目相繼落戶武漢東湖高新技術區,相關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外商對科技行業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
從外商投資的行業看,交通運輸設備、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仍然是外商投資的重點,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現代服務業也吸引著外商投資的目光。
3.國際旅游在服務貿易進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009年,湖北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105.57萬人次增長到133.46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由2006年的3.2億美元增長到5.1億美元;湖南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97.08萬人次增長到130.87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由2006年的5.03億美元增長到6.73億美元;河南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75.74萬人次增長到126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增長到4.3億美元;安徽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80.4萬人次增長到156.2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由2006年的3億美元增長到6.6億美元;江西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49.7萬人次增長到106.8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由2006年的1.39億美元增長到2.9億美元;山西入境旅游人數由2006年的57.4萬人次增長到106.8萬人次,國際旅游外匯收入由2006年的1.6億美元增長到3.8億美元。
4.國外經濟合作業務穩步發展。
服務貿易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豐碩成果。2006年,中部各省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人員年末在外人數(國際服務貿易統計中的自然人流動)占全國比重達到8.23%和10.78%,其中最高為河南省,最低為江西省。按旅游服務、建筑服務、商業服務、建筑服務和通信服務等大類統計的國際服務貿易額,山西、湖北、湖南服務貿易額約為10.9億美元、5.98億美元(出口)和5.1億美元,以山西為例計算,其在全國服務貿易額中的比重僅為0.057%,其地位微乎其微。
5.服務外包領域成績顯著,范圍不斷擴大。
服務外包企業產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能力強、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多元化的趨勢,跨國公司把盡可能多的業務外包出去,并擴大外包的范圍,把服務外包分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為中部地區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在2009年批準的20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中部地區的武漢、合肥、南昌、長沙位列其中,占據全國的1/5。武漢服務外包業務以軟件分包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為主,在空間信息技術、制造業信息化、信息安全、網絡通信等領域的軟件技術具有顯著特色。2009年湖南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仍逆勢增長1.8倍;2010年前4個月,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同比增長3.5倍,在全國排第6位。合肥的軟件、動漫、呼叫服務等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江西,尤其是南昌市,服務外包產業已經取得不小成績,特別是“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的公共培訓服務平臺具有相當的前瞻眼光,它將成為緊貼市場的人才集散平臺。
二、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策略分析。
1.樹立“共贏”的戰略意識,充分發揮整體優勢。
中部各省必須統一認識,把發展中部經濟、振興服務業作為基本著力點,把共同構建中部地區大型的增長極作為共同利益目標,加強統一規劃,形成合力。中部地區一些中心城市的商貿、運輸等行業基礎較好,具有良好的服務業發展潛力,但未形成整體發展優勢。例如湖北武漢是全國第三大教育中心,第二大智力密集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和從業人員分別占到全省的37.1%和30.3%。資源過于集中于省會城市,這一特點在中部其它省份也同時存在,服務業基礎條件優勢發揮不充分。中部地區應立足現有的農業、資源、交通、人力等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吸收外資加快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產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推進產業升級,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2.依托各方資源積極開拓外包市場。
加快中部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和吸收外資步伐,更多地承接國際服務和軟件外包,大力促進該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和升級。一是打造龍頭企業,積極培育中部地區服務外包市場主體。
要重點培育技術先進型服務外包企業,重點發展與世界500強企業的服務外包合作,重點發展以軟件和信息、設計研發為龍頭的ITO和BPO業務。二是要積極創新融資渠道,鼓勵企業通過聯合、并購、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盡快形成一批服務外包龍頭企業。三是依托中部地區外資企業開拓外包市場大力開展境內服務外包,并以境內外包為基礎,積極向離岸外包延伸、拓展。四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為中部地區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牽線搭橋”。
3.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各省要緊密圍繞城市圈、城鎮區域和資源中心、產業中心統籌規劃服務業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重點發展與制造業相適應的生產服務業,形成集約型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競爭力,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積極開發具有帶動示范效應的重大項目,不失時機地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環保服務、工程總包、國際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使之成為中部地區服務業創新的亮點。
4.培養中高端人才,積極構建完善合理的人才保障體系。
服務貿易領域中的涉外業務、外派勞務與直接面對外國單位長期駐華人員的對外服務,日益需要具備不同層次國際標準專業知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進一步鼓勵培訓機構和服務貿易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擴大實習、實訓規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出臺服務貿易高端人才獎勵政策,推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引進高級人才,面向國內外大力引進服務貿易領域高端人才。應重視引進國際知名服務企業,在引進資本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新型業態,促進服務業經營理念、管理體制、企業機制、組織形式和服務品種的創新,培育一批國際性的服務企業,增強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鼓勵服務貿易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在國外開辦分公司或設立辦事處,鼓勵外包企業形成產業聯盟合作共贏,擴大接包范圍,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張松濤。呼喚臨時協調機制———促進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思考[J]。國際貿易,2001,(11)。
[2]王立杰主編。走向21世紀的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許晶。吉林省服務貿易發展的比較優勢分析[J]。經濟視角,2010,(01)。
【中部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國際貿易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國際貿易發展形勢調研對策04-30
淺論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04-30
我國現代物流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的論文06-20
國際貿易指南05-04
國際貿易口號10-16
新疆發展物流服務貿易的優勢與問題分析04-30
加入WTO后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04-26
重慶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及發展預測分析04-30
國際貿易實習總結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