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的論文
1課程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通常定位于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其園林專業主要以培養工作在園林工程第一線的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使學生既要熟悉園林植物的種類、形態特征與培養習性,又要具有園林藝術修養和制圖功底;既可從事園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生產流通、經營應用,又能進行景觀園林設計、施工和養護等。強化實踐性教學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城市建設、區域規劃、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生態修復工程以及各類景觀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服務。隨著園林行業的快速發展,現有園林植物類實踐教學顯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學模式陳舊,基礎設施薄弱,師資水平欠缺,實踐基地不完善等,使園林植物類課程實踐性教學成為薄弱環節。同時,園林企業等用人單位對高校園林專業培養重實踐的廣適性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探索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模式,已成為高校園林專業教學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2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體系
2.1園林專業培養目標園林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植物學、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知識體系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從事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園林工程監理、園林工程招投標、園林綠地規劃與設計、各類景觀綠地的養護管理及風景區、森林公園、各組團綠地、城市相關管理部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
2.2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設置植物類課程是園林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是引導學生從中學的應試教育到大學素質教育的專業入門課程,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形成專業概念。主要涉及植物學、園林生態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園林植物栽培學、園林苗圃學、草坪學以及園林植物病蟲防治等。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主干課程與后繼課程的設置邏輯性好,每門課程之間既有各自的獨特作用,又有緊密的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相互深化,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可以說,植物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3.1改變實踐教學模式
3.1.1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植物類課程是季節性很強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目的,可針對不同季節,采取分散、分段教學,分別在春、秋季學期(夏、冬)安排2~3周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現場觀察、記錄、總結和完成實驗報告。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即走出課堂將現場問題再帶回課堂加以討論,讓學生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在不同時期觀察植物的不同季相表現。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讓學生避免了“反季節”的枯燥,在過程中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針對不同課程、不同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變單一的課程實習為綜合實習,把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園林苗圃學、園林植物栽培學等相關課程的實習結合起來,讓學生接受完整的分類學和生產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全面訓練,熟悉園林工程的整個流程。結合植物標本、多媒體課件、圖文結合的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實驗教學和實習效果得到很大提高。不僅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理論應用于實際生產的實踐能力。
3.1.2增強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是感知性很強的課程,需要經常去現場認知和領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改變學生遇到不懂的習慣問老師獲得答案的做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由接受客體真正轉變成了實踐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園林植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因植物季相變化而呈現的美景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中,無論是室內實驗還是課外實習,當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校內外植物認知、植物生產管理等比賽,通過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熟悉的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1.3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相結合。將課程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研究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充分應用起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科研訓練,有效地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誠實的研究作風,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園林專業是一個多學科綜合化的行業,高校人才培養應立足社會并給予各相關企業做一些技術指導。可以利用學生不同階段的生產實習,幫助生產單位完成調查、設計或生產任務,培養學生的現場認知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高年級學生也可分層次培養。
3.2靈活培養師資隊伍應用型高校培養人才應與市場接軌,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適應就業的需求。近年來,園林行業飛速發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走進課堂,對
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更需要不斷吸收新鮮資訊更新知識。培養應用型人才,園林專業植物類課程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走出去”就是讓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到園林公司一線進行實踐鍛煉,通過為社會服務來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鼓勵教師考取園林專業相關職業資格等級證書,通過考證的嚴格訓練提高其職業技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術活動,及時了解領域內最新發展動態,開闊視野,提高其學術水平。“請進來”就是可聘請園林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走進課堂講授新技術、新設備與新的管理方法。也可以聘請植物學、生態學、植物保護、環境科學等專業的教師指導實踐教學。既可以解決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又充分做到人才資源共享,更重要的是發揮了不同導師的知識長處和智慧,做到導師知識的互補。從多角度給學生以全面、系統的指導,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學到第一手的實踐經驗,學到導師的思維方法和解決技術難題的創新點,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3.3完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是實現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根本保證,實踐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只有根據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建立結構合理、功能配套齊全的實踐教學基地,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應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得以實現和實施。實踐基地包括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兩大類。在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應建設一定規模的植物苗圃、溫室大棚、苗木基地等,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參與校內實習基地的管理。根據課程需要,每組學生5~10m2試驗地,2~3個品種,從采種做起,播種、育苗、苗期管理全部由學生負責,教師指導學生不但從實踐環節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而且通過實踐教學增強了勞動觀念和團結協作理念。另外一方面,亦可要求學生參與大學校園的綠化和養護管理,在其熟悉的周邊環境觀察校園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特點,并參與日常管理,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其管理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協作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聯系學校和社會的橋梁,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紐帶,要與校外實力較強的園林單位建立教學與實習的友好協作關系,安排師生走出校門,到相關單位學習、實習,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協助生產單位進行科技攻關,解決生產單位的某些技術難題。亦可聯系不同高校相關專業和一些企事業單位共建大型綜合性實踐教學基地,真正走出“產、學、研”、“教、學、練”相結合的好路子,豐富學生實踐訓練內容,促進人才培養與生產的有機結合,使培養出的人才不僅實際操作能力強,而且能夠很快適應工作。
4結語
園林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內涵豐富,涉及多門學科。為適應當今不斷加速的科學發展和社會需求,要大力推進植物類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改變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靈活培養師資隊伍,不斷完善校內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應積極融入社會,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植物類課程間的銜接、各學科間的合作,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真正達到應用型高校人才的培養要求。
【應用型高校園林專業的論文】相關文章:
應用型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實踐論文04-27
淺談高校外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04-30
園林專業介紹04-29
關于地方應用型高校理科基地建設的思考04-28
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05-01
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論文04-27
風景園林專業花卉學教學改革探析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