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新會計準則對我國市場信息披露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 2006年2月15日,國家部發布了38項企業會計具體準則,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要求、與國際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從2007年1月1日起在范圍內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順應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新會計準則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為者和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由于新會計準則對比原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很多變化,市場預計: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上市公司狀況、經營成果乃至會計信息質量會發生重大的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較之舊會計準則的變革
較之舊的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涉及會計基本原則和會計要素計量方面,新基本準則明確了權責發生制和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確認計量原則引入公允價值概念,包括協商價值、市場價格和評估價格。其次,38項具體會計準則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存貨辦法中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主要采用“先進先出”法記賬;二是在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上,針對借減值準備計提操縱利潤問題,新準則規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隨意轉回。三是在重組上,明確要以債務人發生財務危機為前提,以排除債權人不做讓步的捐贈事項,同時要求既要核算重組收益也要核算轉讓收益;四是投資的存在方式及其入賬價值確認出現很大變化,首先考慮了合并方式下的投資,然后才考慮各種形式資產對外投資等;五是置換資產的入賬價值問題,不再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基礎確認,而要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認。
再次,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等也發生了變革:一是在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上,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而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則以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作為會計處理基礎。二是在合并報表的基本理論上,新準則從側重母公司轉為側重實體和實質性控制。對于母公司能控制的所有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三是在工具準則方面,規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并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
二、公允價值會計屬性對信息披露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最大的變化是就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等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會計準則,先后將公允價值作為重要甚至是首選的計量屬性加以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隨著近幾年我國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各種產品和創新手段的出現,為公允價值的運用創造了條件。公允價值計量使會計記錄由靜態轉化為動態,能更客觀地反映反映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截至2007年4月30日,滬深兩市已公布2006年報的147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718.17億元,同比增長46.8%,2007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凈利潤更是高達1144.73億元,同比增長達99.99%。“公允價值”的應用對財務信息的披露存在影響,本文僅就其在四項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中的影響予以分析。
1.企業會計準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這是一項新準則,用于規范土地、房地產中專門用于投資項目的處理。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是指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而持有的房地產。企業應當采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計量,只有存在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地取得,才允許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另外.新準則對原來自用的房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也做了嚴格的控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而應以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起賬面價值。“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這項準則做了重大修訂,重新引入“公允價值”,并且允許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的差額記入當期損益。對于債務人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將債務轉為資本時的股本,以及修改其他非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價值,分別按照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股份的公允價值,以及修改其他債務條件后債務的公允價值來計量。
3.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新準則規定:(1)存在活躍于市場的金產或金融負債,活躍市場的報價應當用于確定其公允價值。(2)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躍市場的,企業應當采用估值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3)初始取得或源生的或承擔的金融負債,應當以市場交易價格作為其確定公允價值的基礎。(4)企業采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法確定金融工具價值的,應當使用使用條款和特質在實質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場收益率作為折現率。(5)在活躍金融市場沒有報價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鉤并必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只有滿足條件時才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
新準則對于金融工具的反映,也從單一的表外披露轉為表內列示與表外披露并行。另外,對于確定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所采用的方法應該在附注中予以披露。
4.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照合并雙方是否處于同一控制下,分為處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愿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并可確認購買商譽。該準則規定,購買方在購買日對作為企業合并對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參考文獻:
[1]鮑麗:證券市場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下面臨的挑戰.遼寧經濟,2007,8
[2]劉莎林娟:淺議新會計準則體系對中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影響.時代金融,2006,8
【論新會計準則對我國市場信息披露的影響會計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的影響04-29
論綠色基站對我國通信行業影響05-02
論單殼油船的淘汰及其對我國的影響05-02
論柏格森對現代新儒學思潮的影響04-26
論新環境下我國農業組織創新05-01
論佛教思想對蘇詞的影響 - 畢業論文04-30
論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對我國高校管理的影響04-27
論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05-01
淺析新會計準則及其相關影響05-02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