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健身鍛煉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機制探討論文
摘要:健康是人們孜孜不斷的追求,健康的體魄保證了每個人工作、生活的順利進行,而當前我們許多人的“亞健康”狀態是客觀存在和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健身鍛煉;健康;亞健康
現代人類工作、學習任務繁重,就業壓力大,社會崗位競爭激烈,每個人都承受著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本文根據現代人類“亞健康”的表現和成因,結合體育健身鍛煉的特點,詳細說明體育健身鍛煉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機制,表明體育健身鍛煉能促進人體各系統健康發展,能緩解和治療心理疾病,能塑造人體健康形體,增進身心健全,還可提高人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傳統觀念中,人類把健康單純地理解為無病、無疾、無傷。然而,隨著社會的持續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已經完全改變了對健康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也對健康提出了全新的定義:“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可見,一個人不僅要在身體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狀態,并且必須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亞健康是游離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既不是完美健康,又達不到疾病的標準和程度。它一般是指機體雖無明顯的疾病,但卻出現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謝過程低下,適應能力也不同程度減退的生理狀態。亞健康是人們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生理功能低下的非健康狀態,對人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人類的生存環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用心、用腦過度,造成精力和體力透支,身體的主要器官長期處于入不敷出的超負荷狀態。還有生活環境惡化噪音、廢氣、排放,垃圾、射線的污染等。另外,人體的自然老化,導致身體出現體力不足、精力不支、社會適應能力降低。這時人體雖沒有明顯的疾病,但也不是完全健康,而是屬于亞健康狀態。人的心理是人個體健康發展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展,必須要有正常發展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展的神經系統和大腦為物質基礎。
現代人迫于社會競爭和生活壓力,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長期傾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只重視自己在各領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社會環境的認識與適應,常常表現為煩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或場所,怕見某些人或物等,這都是社會適應性亞健康的表現。
體育健身鍛煉是預防和消除亞健康的最佳手段。它不但能調節和改善我們的生理機能,還能促使我們的心理、行為回到正常狀態。同時還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對亞健康狀態的預防消除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運動系統是人類正常生活、工作和運動不可缺少的器官和系統。運動生理學研究表明,進行體育健身鍛煉有助于人體骨骼的發育生長。不管是處在哪個階段的人群,都應該積極參加健身鍛煉。因為,參加健身鍛煉,能刺激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使骨骼的新陳代謝能力加強,血液的供應充分,同時骨細胞的生長能力增強。在鍛煉過程中,韌帶和肌腱的柔韌性和力量都得到增強,提高了關節的穩定性,增大了活動的范圍,從而使健身動作舒展大方、優美協調。
人體神經系統的活動就是興奮和抑制在相互轉換。在進行健身鍛煉過程中,肌肉不停地做出收縮和放松的運動,這一過程就是對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機能的很好鍛煉,從而使人的動作敏捷,反應靈敏,思維靈活,精細果斷,并且還促使人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也改善了神經系統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運動系統等的調節功能,促進人體由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狀態的轉變,從而更好地保證不同人群的健康狀況。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環境的變化會對人的生存提出不同的要求,人生下來就應該具備兩個能力:一是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要想獲得這兩個能力,就必須加強自身的抵抗力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力。體育健身鍛煉是提高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自身抵抗力的最佳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身體練習,有效地促進人們的骨骼和肌肉的發育,增強身體各部分的肌肉力量;發展身體素質:改善人體各個生理機能系統的水平,提高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耐受能力和免疫能力。堅持長期的系統的科學鍛煉,還可以使人身體強壯健美,延年益壽。
在亞健康狀態普遍存在的當今社會里,健康問題必須受到高度重視。健身鍛煉對亞健康的預防和恢復有著積極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健身鍛煉不僅能改善不同人群的身體健康,還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同時,積極地參加健身鍛煉,能使鍛煉者接觸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可以促進人們適應更多的社會環境,提高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健身鍛煉的健身效果,學會科學合理地參加健身鍛煉,以促進現代人身心健康,遠離亞健康,在更多更廣的領域中健康貢獻,充分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健身鍛煉對亞健康狀態的干預機制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中醫藥干預亞健康狀態的現狀與展望04-28
亞健康狀態的應對處方06-14
家庭教育的“亞健康”狀態05-07
產蛋雞亞健康狀態防控04-29
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探究論文05-02
體育活動對亞健康的干預研究綜述04-30
風險投資稅收優惠機制探討論文05-01
農村地區留守兒童關愛機制探討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