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被冷落的鄉村醫療衛生
我國的經濟改革事業是從農村開始的,二十多年以前一些有膽有識的人冒著風險開始了土地承包制,這一舉措沖破了農業合作化以來吃大鍋飯的被動局面,使被束縛的農業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從此中國的農村雖不曾走向真正的富足,倒也吃穿不愁。可惜最初承包制倡導者們,勇敢的動機只是盼望得到吃飽穿暖,在建立承包制度的時候,未曾考慮過將要面臨的農村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和農村醫療衛生,或許那時候在他們的心中,這樣的事物輪不上他們思考;也許在他們看來,眼前的事情尚且不能顧及,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與醫療只能放到以后再說。我敢肯定面對今天的現實,當初的改革家們一定十分懊悔,于是應驗了一句老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我們的醫療改革事業是從城市著手進入的,十多年以前一些有頭有臉的人,冒著風險開始了各種醫療衛生改革措施,使原本并不十分發達的中國醫療事業一下子走向了市場。商品經濟的手段與陳舊的衛生行政體制相結合,生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怪胎。沒有人懷疑醫療事業的本質是救死扶傷,也沒有人懷疑商人的真理是追求利潤,如果把他們進行單獨的衡量,救死扶傷也好、追求利潤也好,原本并無過錯,但是如果把這二者嫁接在一起,則必然產生一種沖突,正是這種沖突困惑著我們的醫療改革事業,并且漸漸地走入了無法自我解脫的怪圈。設計者最先想到的是“雙軌制”,人為地劃分價格界線,規定超過界線的不得報銷。所謂報銷是一種福利手段,因為個體的情況不同報銷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醫院是要劃分成等級的,不同等級的醫院費用有所不同,制藥商和藥品供應商也是要分出高下的,同一藥品由于廠家不同,包裝有異,價格自然也就貴賤參差。加上市場經濟中混雜的不良現象,紅包的大小,良心的好壞,如此這般,竟如千頭萬緒,終于使最初的設計者不得不暗自嘆息,半遮半掩地承認醫療改革事業面臨困境。
然而幾乎所有的人冷落了另外一個事實,把土地分產到戶不難做到,農民伯伯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在分配給自己的土地上收獲他們的辛勤。但是有些需要社會承擔的義務,卻無法劃分到每個農民伯伯的戶下。學校不好分,于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部門將大量村辦教師轉為正式教師,把教學設施和力量集中起來,有的千方百計向學生家長亂收費,有的挖空心思拖欠教師的工資。我的同胞們一貫信奉的真理中有一句:“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于是在忠于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事業和善良傳統的信條下,農村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工作盡管面臨無數困境,仍然艱難的維持著,抱著希望等待著“希望”的到來。顯然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就更加困難,藥品無法分下去,醫生難以整上來。幾十年以前,農村曾經有過一大批“赤腳醫生”,所謂“赤腳”是標明了農民的身份,所謂“醫生”是想說這些人具備一些簡單的醫療常識。如此半農半醫,素質難以把握,盡管也為當時的村民提供了很多醫療的方便,但用科學的眼光審視,自然無法適應今天的新時代。于是原來活躍在村村寨寨的“赤腳醫生”們,只留下個“赤腳”的身份,“醫生”二字被掃蕩殆盡。可惜“赤腳”的下田了,穿鞋的又不肯來,使農村的醫療事業同樣陷入困境。
如果說在城市中有人生了病,將面臨很多困難,排隊掛號,交押金,求大夫,沒有錢的可能看不起病或者看不好病。假如生活在農村的人生了病又會怎么樣呢?他們將面臨一場災難,甚至一場滅頂之災。即便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也要跑到幾十里甚至幾百里以外的城市中求醫問藥,有些急癥病人最終未能活著趕到醫院。遇到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千方百計趕到醫院又會如何。因此有不少農村重癥病人甚至放棄了救治。有詩為證:“生命誠可貴,藥品價更高,若為生活故,有病不敢瞧”。在農村如果家里有了病人,又是久治不愈的,那就只好全家一起脫富致貧。于是那句口號在這兒就變成了:“再苦只能苦了病人,再窮只好窮了醫院。”
數以千萬計的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他們看病的問題顯然是最初醫療改革的設計者所始料未及的。盡管城市里近年開設了一些私人醫院,但多以高檔著稱,顯然是為了那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提供服務的。只有在城鄉結合部偷偷摸摸設立的一些小診所,才是農民工們求醫問藥的去處。這些所謂的小診所又絕大部分
[1] [2]
【被冷落的鄉村醫療衛生】相關文章:
冷落04-29
被冷落的說說05-04
冷落人間04-28
被冷落的句子03-07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04-07
朋友冷落的說說09-12
被冷落的心情說說05-04
被冷落扇子作文09-11
冷落個性簽名04-12
被冷落的蠟燭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