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官方學者提交中國選舉狀況報告
“中國公民對現行的選舉狀況表現很冷淡,但是并不能說明他們缺少熱情和覺悟,他們希望有機會參與和表達自己的意志,現行的選舉制度和做法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實際上,民主選舉不但沒有把社會搞亂,相反,很多地方都是通過選舉,實現了由‘亂’到‘治’。
厭選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它是當前選舉中面臨的一個最大的難題。
“公民是為了利益才參加選舉的,而不是基于對政治感興趣或是對民主所做的善意的理解才參加選舉的,他們參與愿望的強弱取決于利益的大小!
中國選舉制度改革最主要的問題是能不能進一步擴大直接選舉,而擴大直選最大的阻礙來自一種先驗觀點:中國經濟文化落后,老百姓素質太低,搞不了民主選舉。但大量調查表明,民主選舉與公民素質和文化水平沒有直接關系。
“選舉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中國應當成為一個更加民主的社會,但在這一向理想奮斗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我們的路還很長!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搞民主選舉會把社會搞亂,影響穩定,這種觀點是長期以來拒絕擴大直接民主選舉的很有說服力的理由。實際上,民主選舉不但沒有把社會搞亂,相反,很多地方都是通過選舉,實現了由‘亂’到‘治’。”
2月8日,在人民大會堂的一間寬敞的辦公室里,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組副局長蔡定劍博士對記者說。
2002年底,由中國人大系統部分從事選舉立法、選舉實際運作的官員和對選舉有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的《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一書正式公開出版。
該項調查研究的課題負責人蔡定劍博士在《報告》序言中說,“1949年后,我國建立了民主選舉制度,但是,我國選舉的民主化程度仍不很高。政治體制的改革和政治制度的文明將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應有之義,而選舉制度的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和核心問題。這就是我們之所以特別關注選舉改革的原因!
用蔡定劍的說法是:此報告力求向公眾提供一個中國民主發展,重點是中國選舉狀況的橫斷面,“中國選舉狀況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問題出在哪里,改革的方向應該是什么!
高投票率是怎么來的
很長時間,高參選率一直被稱作中國民主的一個成果。對此,一位研究者指出,高投票率并不完全反映中國選民的參選積極性,也不完全反映民主發育程度的高低。
《中國人大》雜志社副主編汪鐵民在書中說,每當一次全國性的選舉結束以后,各種統計數據表中“參選率”一欄所顯示的數字會讓西方國家驚嘆,輿論也不約而同地把它作為選舉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
據了解,最近20年,中國參選率從總體上不斷攀升,居高不下,一段時間,個別地方甚至接近100%。
分析其成因,汪鐵民認為有幾方面:首先是舉國動員體制。在我國過去集體主義體制下,政府對全體民眾有一種強大的動員能力,而這種動員能力在選舉中得到最好的體現。
其次是委托投票被濫用,委托投票在總投票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汪鐵民考察過幾個地方,這個比例少則占百分之十幾,多則百分之三四十。
“委托投票從立法本意上說,是少數個別的變通處理辦法,但一些地方為了單純追求高參選率,把委托投票變成了一種主要的投票方式。而委托投票有的成了一人代寫一大把選票。在這種情況下,參選率失真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是流動票箱的作用。汪鐵民分析,流動票箱的本意是因為中國地域遼闊,為方便選民而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卻成了參選率沒有達到要求時的一種應急措施。在一些地方,每當選舉快結束、而回收的選票還難以達到上級要求時,工作人員就拿著票箱走街串巷收票。
“問題正出在這里,由于沒有一套嚴格的程序限制,回收上來的選票很多是由工作人員填寫的。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他問一個鄉干部,流動票箱里的水分有多大,對方回答,“大約10%,也許更多!
此外,選舉機構工作人員代寫選票也很普遍,
[1] [2] [3] [4]
【官方學者提交中國選舉狀況報告】相關文章:
官方04-29
一位俄羅斯學者眼中的中國與中國人04-27
中國醫生生存狀況調查報告04-27
學者04-29
中國的知識競爭力狀況分析04-30
中國海外投資狀況分析04-30
張裕不是今天提交整改報告么?04-27
關于中國人群肥胖與減肥狀況調查報告02-13
中國在校大學生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05-25
學者與駱駝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