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目前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理中存在問題初探論文
自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簡化審被高檢院列入七項公訴改革內容以來,各地檢察機關改革的積極性很高,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節約司法資源、提高訴訟效率的目的。2003年,“兩高”、司法部又聯合出臺了《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若干意見(試行)》(下稱《意見》),表明了高層對這一改革舉措的充分肯定,但是從運行實際情況看,該項改革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 定位模糊
首先應明確,無論是稱普通程序簡化(簡易)審,還是稱被告人認罪案件審理方式其實質含義并無二致。目前對簡化審有兩種認識:一種觀點認為是介于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之間的一種新型審判模式1;一種觀點認為只不過是一種刑事案件法庭審理方式或技巧而已2。顯然后者更趨保守,兩種不同的定位決定了各地探索改革方法時在能不能破法、在多大程度“破法”上做法差異巨大,由此引發的爭議也很大。如果將簡化審作為探索新的刑事案件審判方式來對待,則似乎應當允許個別地區有選擇的制定不同于普通程序的規則。自《意見》發布后,其用意顯然比較謹慎,雖然并不意味著改革的終結,但是目前實行簡化審大范圍突破刑事訴訟法的現象應該終止,認真地貫徹適用該《意見》。因為憑借各自理解一哄而上五花八門的改革措施確實存在著破壞法制統一,自行造法的弊端。基層司法機關不能超越法律借此為自己減壓解負。
推行簡化審的依據到底是什么?如何將其溶于目前的法律環境?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對庭審的規定已經十分粗疏,這就為簡化改革提供了一個“宜減則減、宜繁則繁”的法律空間,簡化可以理解為法中本來應有之意。之所以簡化,是因為我們目前的庭審中存在著人為的不科學和復雜化做法,故改革的對象不是法條,而是在條文允許的空間改革長期以來刑事審判由不規范帶來的積弊。在簡化改革中決不能為簡化而簡化,不能傷及現有的刑事訴訟法條文,某種程度上講,簡化改革中甚至不是規定可以不做什么,而是規定應該做什么、怎么做。簡化審應該視為刑事案件一審普通程序的科學化操作改革。認為簡化審是介于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之間新的庭審方式是不準確的。改革不應該與刑事訴訟法有任何沖突,其重點是對庭審中原有的不必要的煩瑣、混亂做法進行科學規范,目標應放在建立科學高效的一系列庭審調查、辯論規則,所以不是一味“簡化”,而是著眼于“優化”。
二、 追求效果單一
推行簡化審的初衷是提高刑事訴訟效率,縮短訴訟周期。大部分的基層法院在論及推行簡化審的效果時都講到此舉明顯效果是大大縮短了庭審時間,從而緩解了法院的案件壓力、提高了訴訟效率。但是決定訴訟效率的顯然不只是庭審效率,完整的庭審時間與目前大量繁雜的庭外訴訟時間相比是極其有限的。一個案件的庭審時間由一天減為2-3小時,可以說對整個訴訟時限影響甚微。達到這個目的決不意味著大功告成。因此,提高訴訟效率的著眼點應放在整個訴訟環節。目前縮短庭審時間后并未達到縮短審理期限的現象大量存在,可以講,縮短審限的預期目標大半是落空了。況且,在目前將簡化的目光盯在刑事訴訟最關鍵的庭審環節大加刪減,實為不智之舉,與刑事訴訟中突出庭審作用的方向是相悖的,將越發加重庭審流于形式的弊病。所謂緩解法院壓力,究其實是緩解了法院開庭的壓力。我國的普通程序本來就比幾乎所有法制發達國家更為簡單和粗疏。這種視開庭為壓力的觀點反映了一部分司法人員不習慣于規范化庭審,不愿受庭審規則約束的隨意化心態。開庭不重視,庭前庭后看案卷,此種做法與新刑事訴訟法初步確立的法官居中裁決的方向背離。有學者進一步指出,當簡易化審理以緩解法院壓力而不是以滿足當事人的程序正義為出發點時,效率的價值就可能覆蓋和損害簡易化審理應當具有的價值和功能3。
三.操作規范繁雜而不實用
大部分地區制定的“操作規程”(包括《意見》)其實都對庭審中如何具體減化拿不出多少辦法,而對于如何保證簡化規定的更少。反而在庭前附加了大量不必要的前置程序,如檢法雙方訊問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詢問被害人及其代理人、提前告知被告人訴訟權利、法官對起訴書的闡明等。一些地方為此又自創了一批法律文書。在適用范圍上,大多數既規定適用條件,又規定了排除適用條件、中途變更事由等,比之普通程序還要復雜和難以掌握。這種煩瑣的范圍規定和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是否能切實為被告人所理解并充分運用,是一個問題。實質上成了法院檢察院掌握內部文件。而且,多數操作規則中的外圍性規定和實質性規定在法理、
[1] [2] [3]
【目前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理中存在問題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目前化學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04-30
目前幼兒體育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4-29
淺談目前我國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04-30
淺談目前建筑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04-25
目前煤礦安全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4-27
南寧地區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初探04-27
科技論文摘要的類型及撰寫中存在的問題04-28
大學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論文04-29
基因傳感技術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對策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