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主題園建設與文化精致原則
一、前言
主題園(Theme Park)是一種以游樂為目標的擬態環境塑造,或稱之為模擬景觀的呈現[a*]。它是從游樂園(Amusement Park)演變而來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賦予游樂形態以某種主題,圍繞既定主題來營造游樂的內容與形式,園內所有的色彩、造型、植栽等都為主題服務,成為游客易于辨認的特質和游園的線索。
主題園是一個非日常的舞臺化世界。美國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最早開創了這種形式并帶動了它全世界的普及,而我國于1989年開幕的深圳“錦繡中華”,則創建了一個匯集我國風光名勝并具傳統特質的“小人國”,標志著我國主題園發展的起點并成為一個成功的代表。目前國內主題園建設方興未艾、反響熱烈,然而卻多基于商業的觀點和目的,忽略了許多歷史背景及文化傳統內涵的承載,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也多粗糙和缺陷,長此下去勢必會漸漸失去其魅力。
主題園不僅僅是一種游樂方式和商業手段,它還是一種文化形態,因為它具有解釋文化的功能。如何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特點來發展這種在西方背景下產生的文化形態,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二、主題園的產生及發展
1.游樂園的興衰
游樂園是主題園的前身,它的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羅馬時代的集市雜耍,在當時的目的是通過音樂、舞蹈、魔術表演、博彩游戲等手段來營造熱鬧氣氛、娛悅公眾及吸引顧客。這種吸引人的媒介隨著貿易形態的轉變,逐漸演變成專門的戶外游樂場地。17世紀初,歐洲興起了以綠地、廣場、花園與設施組合再配以背景音樂、表演和展覽活動的娛樂花園(Pleasure Garden),這可稱為游樂園的雛形。它在以后的發展中逐漸加入了一些機械游具,至1937年的納也納世界博覽會,其中展示的乘馳(Rides)及多種機械娛樂設施使得世界各地的游客為之一驚,隨后各地紛紛效仿,使氣氛溫和輕松的娛樂花園最終轉變成了以機械游具為特色,追求喧嘩刺激的游樂園。
游樂園理念很快由歐洲傳至美國,1845年在紐約市辟建的Vauxhau Garden是美國游樂園的起點標志。隨著19世紀末機械及工藝技術的突飛猛進,機械工業大舉進軍娛樂業,使游樂園徹底拋棄了表演和游人自娛的形式,轉而完全依賴機械設施來滿足游人對刺激的需求。尤其是1893年George W·Gale Ferris 所發明的大轉盤(Ferris Wheel)在芝加哥紀念哥倫布的博覽會上使用后,更刺激了游樂園朝設置大型、驚險性機械游具方向發展。美國成為世界游樂園發展的先鋒,新的游樂園如雨后春筍般到處成立,1910~1930年是機械游樂園的黃金時代,30年雖遭經濟大蕭條(The great.Depression)的影響,大多數游樂園仍能支撐下來。
真正導致游樂園危機的是二戰后的科技發展和經濟繁榮。隨著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人們的游憩偏好也發生了改變,一部分人開始厭倦被動的機械游樂方式。而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導致了交通形態的改變,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使人們可以到離家更遠的地方去娛樂度假。游樂園的游人量開始急劇下降,游樂園主為保持贏利只好減少設備更新及管理的人事費用,甚至停開機械、縮短營業時間,由此造成的惡性循環更使游樂園的品質下降,其競爭力開始不如其它娛樂行業如電影院、溜冰場、賭場等。同時,隨著城市不斷向外擴展,地價及相應稅收的上漲也使許多游樂園主紛紛把原位于市郊的游樂園改建為購物中心或住宅,以期獲得更高利潤。到50年代中期,美國只剩下極少數的游樂園還在苦撐中經營。 2.主題園的興起
游樂園的衰落并不意味著人們對娛樂需求的放棄,只不過他們需要一種全新的、與時代相符的娛樂形態。電影動畫師沃爾特·迪斯尼(Walt disney)順應
[1] [2] [3] [4] [5]
【主題園建設與文化精致原則】相關文章:
也論大學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04-29
生態林業建設四原則04-27
試論新時期中國大學文化建設的原則04-27
安全文化建設-鐵路永恒的主題04-29
時間的文化涵義與交際原則04-26
跨文化交際中的禮貌原則04-27
精致04-30
注重園所文化建設 不斷提升辦園品味04-29
試談幼兒園的制度文化建設04-29
幼兒園物質文化建設勢在必行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