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化學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化學高考是注重考查學科能力與能力品質、旨在選拔人才的考試。化學高考總復習的目的除了使學生做到:普通的知識規律化、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以適應高考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的高三復習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總結出一種方法后,學生隨著套用,教師再講,這種模式(講—練—講)使學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檢索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采用的是“題海戰術”,訓練的目的是應付考試。其存在的問題是:
1.教與學相脫節:只有教師的“教案”,無學生的“學案”;只寫教師要講的,少寫學生要練的,上課抄題或投影,一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二是不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
2.題海戰術:所選習題量大、難度高,課上教師只講題,課后學生再做題,未能充分發揮例題的總結知識,形成解題技能,開發學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學活動:教師不是當好“導演”而是充當“演員”,學生則當“聽長”,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講,無思獨立考活動,沒有生動的競爭學習和快樂的協作學習。
4.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一味地講,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至于學生掌握如何心中無數,更談不上對學生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的培養;教學手段單一 ——粉筆+黑板,未能充分發揮化學實驗、投影、電腦和直觀教具的教學功能,課堂容量小,教學節奏慢,效率低下。
二、專題復習學案的設計與實施
1.專題的劃分
化學總復習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如按課本順序復習,學生做題往往是“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我們根據二綱要求和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對復習內容作了重組,通過專題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知識進行歸類、聯系,以求復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復習中具體對知識進行專題劃分時一般應體現以下兩條原則:
①知識梳理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這一原則可將高中化學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大專題,同時每個專題又可劃為若干個小專題,一般一個小專題用1至2個課時進行復習。
②突出重點知識復習與關鍵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
選擇提高學生素質的重點、難點、疑點、常考點和生長點的知識進行專題編排和設計。比如:化學高考中?嫉闹R點約30個,其中不少于15個在歷年
[1] [2] [3] [4] [5]
【高考化學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模式】相關文章: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反思05-01
小議學案導學的論文04-27
曲線運動復習導學案05-01
教學案導學之我見的論文04-27
導學案教學模式階段性計劃11-24
學案導學心得體會04-26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2-21
學案導學中的教案怎么寫04-25
生物學的研究工具導學案05-01
淺談化學計算的專題復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