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別讓榮譽傷了孩子
朱華賢
對學習成績較差,或者表現不佳的學生,某些教師會投以歧視的眼光,甚至用諷刺、挖苦的話語,這自然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然而,在如今的中小學校園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傷害,那就是對好學生的“傷害”:有些教師動不動拿榮譽砸人,用職務壓人,這種“傷害”據我了解,還相對普遍,而且它往往是公開的、自以為是地進行。由于它披著所謂“善意”的外衣,因而其傷害恐怕更加嚴重。
這里我們來看一段刊登在《新民晚報》(2003年6月1日)上的《好學生的苦惱》中的話———
我是一個初二的男孩,在學校里可以算是一個好學生。不錯的成績經常會被老師們津津樂道。因此,我平時的一舉一動,老師都分外關注,稍不留神就會遭到“沒有帶好頭”之類的訓斥。
就拿××課上莫名其妙的警告來說吧。新換的任課老師,上課的確不錯,不愧為幾十年教齡的教研組長,她上課既通俗又形象。在引入一段事例后,同學們爭相發言,此時,我也玩笑般地談了我的想法。孰料,她竟板起面孔,說這不該是我所說的話。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只好“故作深沉”……
我以為,這位學生所說的,并非個別現象。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難聽到這樣的說詞:你是三好學生,難道也能和別的同學一樣?這是班干部說的話嗎?我看你與一般學生沒有什么兩樣了……諸如此類的話,幾乎每一個“好學生”都遭遇過,有的還是經常遭遇。正因為經常遭遇,有的好學生只好強行克制,只好不斷提醒自己,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只好努力壓制自己的個性,正像上面這位初二學生所說的,只好“故作深沉”。
對班干部、對好學生,適當地提高一點要求是可以的,但學生就是學生,孩子就是孩子。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一視同仁,要允許好學生也有偶爾放縱的時候,要允許他們有一定的時間張揚、使性、發泄,甚至給他們在某些方面犯錯誤的機會,如果時時、事事、處處都對他們都用“成人”和“完人”的標準來衡量,一般學生可說的,他不能說;一般學生可做的,他不能做。這樣的結果,不僅僅只是扼殺了他們的個性,而且完全有可能使他們成為一部只會按指令辦事的機器,什么主動性、創造性統統都會被“善意”的封殺。
動不動以榮譽相壓,就等于把榮譽神化了,等于把它看得至高無上了。假如有了這樣的意識,一旦得不到榮譽,或者失去,孩子就會無法承受,產生心理障礙。事實上,就一個人而言,榮譽是不可能永遠光顧他的。
老舍先生有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
[1] [2]
【別讓榮譽傷了孩子】相關文章:
夏季別讓冷飲傷了孩子腸胃05-01
別讓孩子癡迷電腦04-29
別讓“好意”限制孩子04-29
小心激素軟膏傷了孩子04-29
別讓孩子帶著委屈入眠04-29
別讓任性成孩子的習慣04-29
別讓電腦妨礙孩子成長05-02
教育:別讓孩子太聽話04-29
別讓孩子成“糖娃娃”04-30
寒假別讓孩子吃笨了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