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綜述論文
摘要: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在適應現代社會的同時也愈加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作為當代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其心理健康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近年來,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狀況令人擔憂,因心理問題引發的惡性層出不窮,給大學生自身和社會都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后果。在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己經成為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以我國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狀況為背景,以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論述為前提,對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探求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徑、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綜述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己被多數教育工作者所認同。特別是2001年和2002年國家教育部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和《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2004年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團中央頒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這些文件精神對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不僅對他們在校期間自身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他們個人畢生的發展以及國家一代新人總體素質的提高有深遠的影響。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歷經二十多年。回顧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思想上明確了工作的定位,實踐上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礎,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全國各高校的開展情況很不平衡,存在覆蓋面不夠、針對性不強、師資隊伍薄弱等問題,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發展,特別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這些問題不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要求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外,相關的理論研究也需進一步深化。以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才會有效地提高實踐能力。為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認識和理論思考,并從中歸納、探索有效的實踐方法,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系統化和規范化。深入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國內一些高校已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專門研究。
西南師范大學的華杰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測驗法、實驗法、檔案法、網絡收集法等;理論灌輸——認知干預法;情景創設——情緒干預法;社會實踐——行為干預法等。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孫竟猛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調查法、觀察法、測驗法、檔案法;理論灌輸法;心理咨詢法(支持療法、心理分析法、人本主義療法、認知療法)。
概括以上研究,現將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羅列如下:
(一)信息獲取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系統的教育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需了解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情況。信息獲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針對性和獲得實效性的有力保證。具體有以下方法:
1、調查獲取法
教育者以調查的方式獲取被教育者心理狀況相關信息的方法,有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獲得信息的科學性和代表性。
2、觀察獲取法
教育者對被教育者實施觀察中獲得被教育者的心理狀況相關信息的方法。教育者有計劃地觀察記錄個體或團體的心理行為,從而分析判斷其內在心理健康狀況。觀察可多角度、多渠道進行。可事先創設一定的情景,將被觀察者置身于該情境中,對其行為進行可控觀察,也可在自然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隨機觀察。
3、測驗獲取法
用具備信度、效度、常模等基本條件的心理測驗獲取被教育者心理狀況相關信息的方法。該方法是用心理測驗工具測量個體的智力、能力、人格等方面的特征,以分析受測者心理健康狀況。需強調的是測驗時所用量表的科學性,以保證獲取信息的有效性。
4、檔案獲取法
通過對被教育者的生活病歷、家庭關系狀況、生活環境狀況、人際關系、智力狀況、人格測驗結果匯總,建立個體心理檔案,進而獲取被教育者心理狀況相關信息的方法。該方法需將學生各方面的資料進行系統的收集、歸類、整理,從歷史與現實的檔案材料中獲取其心理健康狀況信息。
(二)理論灌輸法
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需要對受教育者進行最基本的理論灌輸教育。通過心理健康相關理論的灌輸,使學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識,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意識;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該方法的原則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際問題相聯系,避免一味刻板的理論灌輸,以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該方法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理論學習,了解自我心理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心理狀況,最終實現自我認識、自我調節和自我教育。
(三)心理咨詢法
心理咨詢法是被教育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適或障礙,通過語言、文字等,向咨詢員訴說、詢問與商討,在咨詢員的幫助下,找出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尋求解決心理問題的對策,以恢復心理平衡、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的方法。具體方法有:
1、支持療法
咨詢員通過支持與鼓勵,使情緒低落的學生看到希望,恢復信心。鼓勵他們將內心的痛苦、不滿等情緒得到宣泄,從而使心理壓力得到緩解。
2、心理分析法
咨詢員力圖破除來訪者的心理阻抗,把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沖突誘發出來,幫助來訪者明確癥狀的實質,從而使癥狀失去存在的意義,最終消失。一般有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等方法。
3、行為療法
起源于行為主義。行為主義認為異常行為是習得性行為,因強化而得到鞏固。因此,可通過對個體再訓練以及在某些方面改變個體環境的方法把異常行為變正常。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脫敏療法、厭惡療法、條件操作法、角色扮演法等。
4、人本主義療法
該方法強調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真誠相待、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氣氛,幫助來訪者進行自我探索,認識自身的價值和潛能,發現自我,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并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5、認知療法
該方法的關鍵在于指導來訪者改變原來的認知結構,以更現實的思維方式代替錯誤的想法,糾正不合理信念,從而使其在正確認知的指導下調整和改變自己的行為,如合理情緒療法。
心理咨詢法有很多,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恰當靈活地運用咨詢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此過程中還應遵循理解支持、保密性、耐心細致和啟發教育等原則。
二、結論
本文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為前提,對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由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所以在一些環節上還很薄弱,具體表現在:當前理論界的觀點,還缺乏理論深度,普遍存在片面性和系統性不強等問題。
【近10年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綜述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高校專利工作問題研究綜述04-29
我國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研究綜述04-29
高校文庫研究論文成果綜述04-29
我國城市熱島效應研究方法綜述04-26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發展研究05-01
我國近代學制研究綜述04-29
我國經濟倫理研究綜述05-01
近20年魏源思想研究綜述04-30
我國區域旅游環境研究綜述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