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險意識應有效牽引保險需求
在談到保險業發展時,人們通常把保險市場需求的不足歸咎于保險意識的不強,籠統地認為必須提高保險意識,從而刺激保險需求。然而,保險意識的提高并不能直接帶來保險需求的增加。對于保險意識與保險需求,我們必須分而視之,才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保險從起源開始,就是為了分攤風險,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方式。人的保險意識雖然受到文化、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人的風險意識。我們國家正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而高速度的發展必然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因素。尤其是公費醫療制度改革,城市居民普遍對改革后可能加重家庭經濟負擔、醫療費沒有保障等問題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特別是子女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失業保障、養老、長期護理等支出上升,使市民的保險意識被較充分地激發了出來。
據調查,在普遍感到風險增加的人群中,已經購買或愿意購買保險,即有現實保險需求的人仍是少數。也就是說保險需求的增長滯后于保險意識的增長。
這就引出了這么個問題:為什么人們的保險需求并沒有與保險意識得到同步的增長呢?
事實上,一方面,人們的風險、保險意識不斷增強,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水平進一步發展與人們財富積累的加速,以及銀行利率的下調,閑置貨幣和銀行存款擁有者對財富的升值問題越來越重視。因而人們更加青睞一種能兼具保障、儲蓄、投資功能,并且能有效防止通貨膨脹侵蝕的新型金融產品。但現實中的人們面對風險往往采取了儲蓄、國債買賣、外匯寶交易、證券投資等緩沖方式來分散風險,也就是說,處于萌芽狀態中的保險意識往往在成長過程中就轉而化為其他金融產品需求,而不是保險需求了。這就告訴我們,在金融市場產品不斷創新的今天,要讓保險意識轉化為保險需求,保險業就必須參與到整個金融市場的競爭中去,以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且壽險產品與貨幣市場上由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的共同基金、定期存單和其他短期金融工具相比,是建立在稅后基礎上的,保險合同的各種費用水平比較合理,因而在風險保障與投資方面應該更具競爭力。
因此,在提高市民保險意識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如何把這種意識轉化為現實的保險需求,設計出令消費者滿意的保險產品,讓消費者了解保險,這是保險意識轉化為現實的保險需求的關鍵。
保險意識應有效牽引保險需求
【保險意識應有效牽引保險需求】相關文章:
女性購買保險應注意什么?04-29
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04-29
保險的意思, 保險的解釋04-30
內部保險不保險05-01
保險04-30
中國農業保險市場需求調查報告12-05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與有效溝通04-27
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經濟增長04-28
對高職學生意識與需求的調查研究04-29
保險的句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