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目標成本規劃解析-兼議邯鋼經驗與目標成本規劃的區別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目標成本規劃法所體現的戰略性成本管理思想,認為目標成本規劃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設計和傳遞各種成本壓力。本文的分析還表明,雖然邯鋼經驗與目標成本規劃在某些具體做法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兩者之間是具有本質性區別的。
【關鍵詞】目標成本規劃邯鋼經驗
隨著全球性競爭的日益加劇以及商品市場因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而進一步被細化,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擅長開發新型的并能滿足消費者質量與功能方面需求的產品。能夠確保這種產品的開發并獲取足夠利潤的手段就是采用目標成本規劃。目標成本規劃的英文全稱為Target Costing,國內有學者將其譯為成本策劃或成本企畫,也有人稱之為目標成本法。我們認為,前兩種叫法忽視了目標(target)的地位,而后一種稱謂又混淆了Costing與Cost的語意。
目標成本規劃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日本企業廣泛采用,大大增強了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該方法開始被歐美的企業所引進,并引起了歐美學者日漸濃厚的研究興趣。1995年之后,我國學者對目標成本規劃也開始給予關注,做了許多介紹和分析,并有學者認為邯鋼經驗的出現標志著我國也存在運用了目標成本規劃的案例。我們認為,邯鋼經驗與目標成本規劃雖然存在許多偶合,但邯鋼經驗決不等同于目標成年規劃。
為說明我們的觀點,本文擬對目標成本規劃進行更深入的解析,并以此為基礎對邯鋼經驗與目標成本規劃進行比較。
一、目標成本規劃的基本原理
目標成本規劃從本質上看,就是一種對企業的未來利潤進行戰略性管理的技術。其做法就是首先確定待開發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業在這個成本水平上開發生產擁有特定功能和質量的并且若以預計的價格出售就有足夠盈利的產品。目標成本規劃使得“成本”成為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積極因素,而不是事后消極結果。企業只要將待開發產品的預計售價扣除期望邊際利潤,即可得到目標成本,然后的關鍵便是:設計能在目標成本水平上滿足顧客需求并可投產制造的產品。
在日本,企業已經不再把目標成本規劃看成是一項獨立的工作,而是整個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一部分。由于產品的開發是企業內部事宜,決定了在運用目標成本規劃時可以存在許多不同的具體做法。但是,目標成本規劃的共性又是什么呢?為了得到這個答案,美國管理會計學家庫珀和斯拉莫得對運用目標成本規劃較為成熟有效的七家日本公司(包括豐田和尼桑公司)進行了為期數月的考察,在經過高度提煉和規范之后,將目標成本規劃的過
[1] [2] [3] [4] [5] [6]
【目標成本規劃解析-兼議邯鋼經驗與目標成本規劃的區別】相關文章:
目標成本規劃解析論文04-28
目標成本規劃實施方法例解(一)04-30
加強目標成本管理05-02
企業成本管理目標分析04-28
對醫院目標成本管理的探討04-30
目標規劃的方法04-27
基于作業成本核算的目標成本管理的論文04-27
項目目標責任成本的管理措施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