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俄羅斯經濟轉軌模式反芻論文
【內容提要】俄經濟轉軌的基本內涵是私有化、自由化、西向化和休克化,基本特點是官僚性、強制性和政治性,它是由西方國家策動,少數人出于政治動機,打著改革旗號,利用政權強制推行的官僚買辦壟斷經濟模式。休克療法造成4大惡性循環,成為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私有化使國有資產大流失,其破壞程度遠遠超過了希特勒侵蘇戰爭所造成的損失。西向化造成資金大量外流、企業破產、對西方國家的嚴重依賴。這種模式禍國殃民,使國力衰竭。擺脫這種模式,尋求經濟振興新途徑,是俄新政府的迫切任務。
【關鍵詞】俄羅斯 經濟轉軌 金融危機 西向化 休克療法
【作者簡介】王金存,1936年生,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732)
俄羅斯金融危機引發了更為全面、激烈的經濟、政治、社會危機,同時也引起了俄羅斯國內對其社會經濟轉軌道路和模式合理性的反思。本文擬就這種模式的基本特點、主要矛盾及其與金融危機的關系做些概略分析,以就教于讀者。
(一)俄羅斯經濟轉軌模式的基本特征
1992年初,由激進民主派代表人物蓋達爾等人主持的俄羅斯新政府在其西方顧問的協助下,提出了內容龐雜而激進的經濟轉軌規劃,其基本內涵大體可概括如下幾個方面:
(1)私有化。它是整個經濟轉軌的核心和基礎,其基本內涵是出售和處理國有企業及國有資產。當時政府規定,私有化從小型國有企業的所謂“小私有化”入手,繼之推行大中型國有企業的“大私有化”,整個私有化預定到1995年末基本完成,屆時70%左右的國有企業轉為私有。其目標是,建立起以私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同時形成一個廣泛而強大的有產者和企業家階層,作為新政權的社會經濟基礎。
(2)自由化。其基本內涵是:全面放開價格,而且力爭一步到位;徹底拋棄物資計劃調撥制,同時全面廢除國家計劃和國家計劃管理機構;給企業以充分自由,同時斷絕國家對企業的投資和一切其他資助,讓企業在市場上自謀生路。如果說私有化的目標是徹底改變所有制關系的話,那么自由化的目標則是徹底改變經濟體制和經營思想,力求盡快地和徹底地鏟除計劃制度,盡可能迅速地形成自由市場體制。
(3)西向化或全盤西化。這種西向化不同于通常的對外開放,具有特殊內涵:第一,轉軌方針制訂者認為,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合理的社會經濟制度,俄羅斯必須全面引入和效法;第二,沒有西方國家的援助,俄羅斯社會經濟轉軌是不可能的,俄羅斯的社會經濟轉軌符合西方國家的戰略利益,因而西方國家也會愿意提供援助;第三,向外國首先是西方國家的商品和資本全面開放國內市場,向外資首先是西方國家的資本廉價出售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盡
[1] [2] [3] [4] [5]
【俄羅斯經濟轉軌模式反芻論文】相關文章:
俄羅斯經濟轉軌對中國經濟改革啟示的新視野04-30
中國轉軌時期經濟運行特點探析05-02
反芻04-30
論中國經濟轉軌目標的特色04-28
經濟轉軌中的中國城市化運動05-02
中亞經濟轉軌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啟示04-27
健康經濟:經濟發展新模式05-01
經濟體制轉軌呼喚人才觀念轉變04-30
預算軟約束在轉軌經濟理論中的應用綜述04-27
俄羅斯影子經濟的成因及其特點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