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北地區資源環境發展報告摘要論文
《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向國務院提供的一個咨詢項目,于2001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立項后啟動。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有關學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專家和西北6省、自治區的130多位有關領導、專家參加,組成了項目綜合組和9個課題組。一年多來,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組織大量人員進行了多層次的現場考察,在反復研討的基礎上,形成了項目綜合報告。
一、西北地區的現狀和問題
(一)自然環境格局
本項目研究范圍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和內蒙古6省、自治區范圍內的內陸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國際河流)和黃河流域,報告中統稱為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土地總面積345萬平方公里,根據自然環境的不同,可劃分為三大片:賀蘭山以西的內陸干旱區(簡稱內陸干旱區);賀蘭山以東的半干旱草原區(簡稱半干旱草原區);半干旱和半濕潤區的黃河流域(簡稱黃河流域區)。
(二)社會經濟的現狀和問題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有巨大發展,從總體上說,為全面實現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礎。當前主要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二是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惡化。
(三)水資源概況
1.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西北地區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635億立方米,僅占全國總量的5.84%。
2.人均水資源量。2000年西北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為全國當年人均水資源量的80.5%。其中:寧夏黃河流域217立方米,陜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肅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區平均水平,成為嚴重缺水的地區。
3.用水量和耗水量。2000年全區總用水量81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占89.3%。扣除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回歸水量后,2000年全區凈耗水總量547億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與用水量之比)為62.8%。
4.用水效率。雖然西北地區水資源緊缺,但卻存在著人均用水量高、農田灌溉用水定額高、單位GDP用水量高的問題。農田平均每畝實灌定額671立方米,比全國平均高40%;萬元GDP用水1736立方米,比全國平均高1.85倍。
5.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用水量與水資源總量之比)。目前全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平均為20%,西北地區為53.3%。其中甘肅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都超過70%,有的甚至超過100%。
(四)生態環境的主要危機———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在長期歷史演變中出現種種問題,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等。研究認為,生態環境的主要危機綜合表現為土地荒漠化。
1.土地荒漠化的界定。《第二次全國荒漠化監測》公布的數據表明,1999年全國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267.4萬平方公里,其中在本項目研究范圍的約218.
[1] [2] [3] [4] [5]
【西北地區資源環境發展報告摘要論文】相關文章:
資源環境的審計論文04-28
甘肅省羊毛生產的發展分析論文摘要04-30
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04-28
論文摘要范文01-26
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04-28
環境資源與農業可持續發展05-02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摘要怎么寫01-09
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及其意義論文摘要04-28
保定市耕地資源現狀與保護對策研究論文摘要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