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學科概念教學之管見
隨著中學歷史教學改革及高考歷史科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學科概念教學愈來愈引起廣大中學歷史教 師的關注,分析并探討中學歷史學科概念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無疑對中學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歷史思維 能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
對中學歷史知識結構的認識,是明確歷史教學思想的前提。
傳統觀念將歷史知識結構分為具體知識和規律性知識兩大類。具體知識,指的是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 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影響;規律性知識指的是歷史概念、規律之類。從“具體”與“規律”的視角去分 析歷史知識的結構,很難反映歷史學科的特質,因為其他許多學科的知識構件中也有“具體的”和“規律性的 ”兩類。另外,這種框定也存在著概念上的模糊。如歷史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均具有彈性,其“具體”可 繁可簡,可深可淺;而許多具體規律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其具體性質要勝于“具體”知識,且規律又有總體的、 階段的、方面的等等。
基于此,有學者提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應建立在“史料”與“史論”的框架上。從“史料”與“史論 ”的視角去構建中學歷史知識的結構,反映了歷史學科的特質,然而它與中學歷史教學的實際又存在著距離。 因為中學歷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而不是引導學生去研究歷史。學生所涉及的是前人所研 究的成果,即教材;而不是歷史現象的本身,即史料。雖然“史料”與“史論”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是十分 重要的,從掌握史料到引出史論,從掌握的史論去分析史料是學生思維質的升華,這個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歷史 思維能力的重要所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學生首先對“具體”的歷史史實及歷史概念的理 解與掌握基礎之上的。
因此,根據中學歷史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將其劃分為基本史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原理)三個層次 更為合理。
基本史實是指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基本過程,它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等要素,是一些 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史實。基本史實在中學歷史知識結構中屬淺層次。
概念是事物本質屬性的反映。中學歷史知識中的基本概念,反映了相應歷史內容本質的、內在的聯系,是 對基本史實實質的抽象概括。基本概念在中學歷史知識結構中屬中間層次。
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中學歷史知識中的基本規律不僅反映歷史事物當時具有的 內部本質聯系,而且也反映歷史事物的發展趨勢。歷史規律是高度抽象的,它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與組合。 基本規律在中學歷史知識結構中屬最高層次。
在以上三個層次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學生通過對基本知識的分析、歸納、綜合、概括形成歷史的基本概念 。歷史概念的產生,是歷史認識過程中的質變,表明人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學生再通過對歷史 概念的準確理解、深刻分析及系統綜合,進而把握歷史知識體系,認識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 可見,基本概念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本概念是基本知識認識上的升華,又是基本 規律形成的基礎,所以,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是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
二、歷史學科基本概念的分類
從史與論區別的角度,可將歷史學科的基
[1] [2] [3] [4]
【中學歷史學科概念教學之管見】相關文章:
高職日語教學之管見04-30
高職日語教學之管見04-30
高職日語教學之管見 論文04-30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其內涵之管見04-27
《詩經?七月》教學之管見05-01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之管見04-28
改進中學語文教學之管見04-30
技校政治課教學之管見04-29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管見04-30
提高平面幾何教學質量之管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