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荷蘭看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
荷蘭是歐洲的一個小國:人口1 600萬,相當于我國的上海市;國土面積4萬多平方千米,大約是江蘇省的2/5。1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注意到:在世界農產品凈出口額的排行榜上,荷蘭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銀牌”得主,這就夠令人驚訝的了。
然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里沒有包括園藝類產品(鮮花、觀賞植物等以及蘑菇)和漁業產品。這些產品荷蘭都有大量的凈出口,而美國則有可觀的凈進口。以1996~1999年4年的平均數為例,加上這兩類產品后,荷蘭的凈出口值接近180億美元,而美國則減少到了126億美元;這種格局在2000年就更加明顯[1]?傊谵r產品凈出口方面,荷蘭成了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
應該說,荷蘭在贏得農產品出口多塊金牌的背后,有其“都市農業”的巨大貢獻——都市農業代表著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沒有園藝業和奶牛業的早期發展,難以想象荷蘭農業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實際上,荷蘭自己沒有“都市型農業”的說法。但是,荷蘭的人口密度大,農業緊靠大中城市,特別是荷蘭西部三。醯美罩、北荷蘭省、南荷蘭省,簡稱“西三省”)人口尤其密集,鐵路、公路密如蛛網,把荷蘭最重要的城市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城市連綿帶。烏得勒支—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多德雷赫特這幾個大中城市[2],構成了一個“大都市圈”,或非行政意義上的“大都市”。為了考察荷蘭的都市型農業,我們不妨以包圍這個大都市圈的“西三省”及其主導產業——園藝業和奶牛業為例來進行研究。
荷蘭是農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農業發展的目標,不再是追求產量,而十分強調農業與環境、自然的協調發展,重視農業的社會責任,這就為荷蘭形成“綠色生產力”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這個人口稠密的地區,其東側保留著一個缺口,人們稱之為“綠色心臟”[3]。在荷蘭,土地利用被區分為“綠區”和“紅區”,前者是指自然保護區、林地和農業,工業、城市住宅和各種基礎設施用地,功能分明,并且嚴格防止后者對前者的侵占。
研究荷蘭“西三省”的都市型農業,我們不僅可以認識都市型農業的一般特點,而且可以借鑒荷蘭怎樣在獲得非凡的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保持著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一、“西三省”農業的特點
荷蘭“西三省”的面積約7000平方千米(比上海市稍大些),只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5左右,總人口有712萬,約占
[1] [2] [3] [4] [5] [6]
【從荷蘭看都市農業的發展方向】相關文章:
國外的都市農業04-30
綠色農業未來山東農業的發展方向04-30
生態農業-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04-27
都市農業是吳江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04-30
現代、開放、環保的荷蘭農業04-30
中國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04-29
發展都市農業實現城鄉互動04-28
都市農業的內涵、特征及發展對策04-28
都市型農業發展研究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