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電視藝術創新特征探討
中國電視藝術創新特征探討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中國電視藝術從誕生、發展到不斷創造新成就的歷程,就是一個求新、求變、求融、求深、求破、求立的探索創新之旅。可以說,創新已經成為中國電視藝術繁榮發展的本質屬性和顯著特征。創新是中國電視藝術發展之魂。
第一,電視藝術的創新發展是電視藝術工作者從電視制作的綜合水平到整體意識全面發展和提高的過程。
翻開中國電視藝術的發展史冊,中國電視藝術從 1958年起步至今,從形式到內容,從題材到體裁,都早已走過了最初的匿乏與幼稚。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電視藝術實現了跨越式的創新發展。無論是藝術的品種樣式電視化的豐富呈現,還是藝術手法與電視制作的多元交融,都不斷豐富著中國電視藝術畫廊,不斷構筑著中國電視藝術的獨特審美吸引力、藝術感染力和文化影響力。而任何藝術成果的取得,無不依賴于人的創造力。中國電視藝術正是因為不斷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努力在實踐中打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電視藝術人才隊伍,才擁有今天的廣闊天地。
今天,電視藝術從業人員由當年的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開播時的30名工作人員,己經發展成為一支龐大的、高度職業化、專業化、有綜合業務素養的人才隊伍,并且電視制作團隊的內部分工也越來越精細化。國家專門成立了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機構。幾十年來,大批知名電視藝術家、專門家和評論家相繼涌現,他們用高超精湛的專業水準提升節目品位,感動觀眾,成為電視藝術發展的生力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電視藝術的實踐發展總是伴隨著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廣大電視工作者努力把推進電視藝術創新發展作為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使命,勇于超越別人、超越自我、超越一切條條框框;勇于站在時代前沿,學習進取,堅持不懈,自強自信,敢為天下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努力學習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在社會價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矛盾和沖突中,努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歷史觀和藝術觀,努力從當代社會的發展路徑中尋找和發現貼近時代脈搏的新鮮人、新鮮事和新主題與新的表達方式,努力發掘社會生活中最真實、最觸動人心的素材并進行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去創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優秀電視節目。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中國電視藝術繁榮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電視藝術的創新發展是電視臺、電視頻道的人文品格與文化自覺逐步建構與提升的歷程。
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性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了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在科技進步的有力推動下,全國各個電視臺逐漸發展為既擁有新聞綜合頻道,又擁有幾個到十幾個專業化頻道的運營格局。這促使電視頻道的差異化定位、個性化頻道包裝與品牌化運營理念的訴求,成為電視藝術深度創新的助推器。
在以創新求突破、以創新樹品牌的探索實踐中,各個電視臺、電視頻道的人文品格素養與文化自覺意識成為影響自我創新發展路徑,發展速度與發展質量的關鍵因素。
一個電視臺的人文品格與文化自覺的建構與提升,既需要具有國家意識、時代良知、文化擔當、全球視野,又需要具有民生意識、人文關注、百姓情懷、傳統根基。電視頻道在選擇文化定位時,可能雅而俗,俗而雅,或雅俗共賞,但是它必須具有大局意識、政治意識和導向意識,必須具備對社會良俗公序和主流價值觀的基本認知,必須有通過電視熒屏凝聚社會人心,愉悅大眾身心,陶冶百姓性情,豐盈人民文化修養,撫慰疏導精神困惑,強化社會文化主導,壯大主流文化,引領時代和諧風尚,將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相統一,保障人民群眾享有的基本文化權益的社會責任擔當。
在世界網絡化、文化產業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影響電視創新的電視文化生態越來越呈現出復雜性與多變性交織的新動向,從而給電視臺、電視頻道的創新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堅持主流媒體的文化擔當與社會責任,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把握既大眾化又化大眾的尺度與底線,成為電視臺、電視頻道必須認真回答的課題。處理不慎甚至會由主觀上的良好創新動機,客觀上引發出有專家批評的“重物質、輕精神;重技術、輕人文;重個體,輕集體;重實惠,輕思想;重迎合,輕引領:重性感,輕美感;重爭鳴,輕共鳴”的播出效果。因此在實踐中如何有效建構與提升自身的人文品格與文化自覺成為許多電視色鱺熱:踢電視頻道經常在熱運行中進行冷思考的著力點。
以下七種電視文化效應正在引發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電視頻道的深度思考與關注。
1.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即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卻可能帶來長時間的巨大連鎖反應。電視媒體作為當今最具社會影響力的主流媒體,正在與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共同構成了社會信息傳播的新模式,它可能使多種敏感信息或思想觀念以一種更為急速與極端的方式在全社會擴散。這種傳播新模式的社會影響力如同一把雙刃劍,善加利用可以放大正面信息的功效,放任自流則可能將某些非主流或極端的社會聲音、社會現象無限擴大,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近年來這方面的負面例子頻頻出現。
2.口紅效應。口紅效應即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出現時,人們對于消費門檻較低的文化娛樂產品的消費興趣反而出現逆勢上揚的趨勢。社會心理在特定背景下形成一個時期內的文化投資熱、文化消費熱,有帶來促進電視藝術產業化發展契機的一面,也有造成電視媒體浮躁、短視,競爭日趨白熱化甚至出現非理性惡性競爭的現實可能性。2姍年就出現一部電視劇因一家電視臺搶播而導致另外幾家電視臺自殺式連播的現象。這種自毀形象、一損俱損的行為,引發了方方面面的反思。
3.羊群效應。羊群效應即從眾心理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導致對危險視而不見。在電視綜藝類節目的創新研發中,引進、學習、模仿境外或國內其它成熟節目樣式本來無可厚非,這樣可以縮短學到先進的節目理念與制作方式的時間。但是,當前我國各電視臺之間的相互模仿和克隆之風甚盛。往往一個新的節目形態獲得成功后,立即有多家電視臺不顧自身特點、實力與品牌定位,跟風而動。這種倉促盲從的后果往往是嚴重降低了這一節目形態的平均水準,大大縮短了這一節目形態的生存周期,并造成同一節目形態遍地開花而觀眾審美疲勞,導致電視資源的盲目浪費。
4.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即如果建筑物的一扇窗戶被打破又未及時修好,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公眾也會麻木不仁,甚至逐漸喪失應有的道德感。電視節目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一扇窗戶。如果熒屏熱衷于情感窺私、炒作邊緣話題,過多地表現復雜扭曲的情感關系,渲染坎坷苦難的人生經歷,展示離奇的個案或家庭、社會矛盾,就會傳達、放大消極、無奈,甚至低級、扭曲的價值觀與非主流的人生觀,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與媒體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滿足多元化文化需求,彰顯人文關懷精神的應有人文品格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中國大學網 www.ipr-jzsc.com【中國電視藝術創新特征探討】相關文章:
寧夏西吉縣境地震滑坡的地貌特征及其減災開發對策探討12-01
生物的特征教案12-04
《生物的特征》教案09-21
《生物的特征》教案04-26
陰氣重的女人特征12-18
《生物的特征》生物教案12-22
《生物的特征》教案優秀11-01
美國英語的詞匯特征12-01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08-27
《氣候特征》地理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