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練法的教學特色 論文
近些年來,中學教育界一直就如何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個課題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中學數學教育要實現“轉軌”,必須在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上狠下功夫,而中學數學教育的主要陣地是課堂,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有必要對課堂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結構,為素質教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筆者針對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自學演練課堂教學模式”(其教學程序為:課前預習、板演練習、指導自學、學生評改、教師講評.詳見《數學教師》,1996,7期),該教學方法是以問題的解決為動力,以習題的演練為主線,以能力的培養為宗旨,面向全體,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精神.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它的特色.
一、預習作業有利于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指定家庭作業都是在新授課講完之后進行的,然而,這不利于引起學生對教材的重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希望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反復強調課前預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收效甚微,學生并不理解.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變教師的教為學生自覺的學,教師至力于“講細講透”,學生滿足于“聽懂聽會”.而實際上,即使過去強調過三四遍的問題,有的學生仍不會解答.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大約有80%的學生原先沒有預習的習慣,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在被動地學習著.
演練法教學,作業的布置是在新授課前,要求學生課前獨立思考、閱讀教材,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知識,并對教材中及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準備答案,為面向全班同學和教師板演自己思考的結果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就促使學生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性,積極主動地感知新知識,擴大并加深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把主動學習的愿望,變成主動學習的行動.因此,預習作業對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是較為有效的.
演練法教學,由于板演、評改、精講等環節,迫使學生去讀書,去領會教材,在不斷的探索中認識未知的知識.使他們充分體驗到通過自學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也體味到“發現”的背后,包含著探索的艱辛,認識到要學好只有靠自己,從而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樣做既鍛煉了意志,又培養了能力,取得課堂上難以達到的效果.
二、板演練習為學生參與教學創設“機遇”
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的認識過程,只有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板演,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的一項特殊的學習實踐活動,是教師獲得信息反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途徑.但是,在傳統教學方法中,相對于課堂教學的其它環節來說,板演是最薄弱的一環,不少教師對于應當充分注意學生在課上板演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他們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于講授,視板演這一重要環節為可有可無.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不在于教師講多少知識,在于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多少知識,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學生教得越多,從而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行動提供的“機遇”就越少.演練法教學,重視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信息的轉換.它注意抓住板演這個讓學生自我暴露的好機會,充分揭示學生的思維過程,采用外顯性的認知活動,誘導學生積極參與,進而向內化的認知活動過渡.演練法教學中,
[1] [2] [3]
【演練法的教學特色 論文】相關文章:
當前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創新的特色的論文04-27
華茲華斯詩歌的語言特色論文04-28
外國小語教學的四個特色及其教學觀的論文04-27
新時期特色學校建設論文08-27
學校特色營建實踐模式分析的論文04-27
平安杭州的創建特色論文摘要04-26
畢業論文:《茶館》的語言特色 - 語言文學畢業論文04-30
優化海南高職院校特色專業路徑研究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