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賦“老教材”予“新生命”
賦“老教材”予“新生命”
---試談如何依據“課標”理念創造性地用活原有教材
南京市溧水縣和鳳中心小學 吳存明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已正式出臺,一年級正式啟用配套的新教材。但作為過渡時期,其他年級仍將沿用原有教材或修訂版教材,雖有雞肋之嫌,卻不得不依照面對。那么教師如何運用“老教材”實踐《標準》的“新理念”?這對每一位一線數學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此,筆者想就如何依據課標理念,創造性地用活原有教材,談幾點粗淺的實踐與體會:
一、轉變觀念,勇于重組教材——體現“科學性”
《標準》的總體目標在情感與態度第四點中提到“要培養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這樣的情感與態度,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該轉變觀念,由教材的“執行者”變成教材的“決策者和創造者”。不再信奉“課本、課本,以本為本”,要加強學習,不迷信教材,細心揣摩,勇于否定教材、重組教材,還教材內容于科學性。
1、及時地修改教材。例如關于“自然數”的定義,根據教研室通知和初中一年級教材,將“0”也劃入自然數范圍,而現行教材第八冊的自然數定義不包括“0”,這樣一來,給五六年級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矛盾。為了學生的發展,當然要根據新的自然數定義來進行教學。因而,筆者在教學第十冊“數的整除”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了三方面的修改:一是將學生腦海中自然數的定義做了修改,讓“0”也劃入自然數的范圍;二是將學生手中的教材做了修改,將書中說明“以后我們研究約數和倍數時一般指自然數,不包括零”修改為“一般指不包括零的自然數”;三是將由此帶來的一些不準確的數學概念分類進行了局部調整。
2、恰當地重組教材,F行教材是按照修訂本教學大綱編排的一般教學內容,配套的教參也只是一般的教學思路。在課改下,教師備課時不能唯書,而應該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和已有經驗出發,用建構主義的理論來思考:怎樣的教學才能更適合學生頭腦知識的鏈接、衍生?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之前,筆者把教材研究了好幾遍。教材是從“10÷3”和“58.6÷11”兩個例子入手,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接著介紹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最后介紹循環小數的分類。雖然這部分內容只學不考,但筆者覺得如此安排教學程序不太自然,不利用學生的知識建構。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從“25.5÷6,10÷3,58.6÷11,1.44÷1.8”這四道計算入手,讓學生通過計算后產生疑問,自主分類。先直接引出無限小數和有限小數,緊接著再研究無限小數,從而引出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最后重點研究循環小數。這樣的教學,知識脈絡分明,結構清晰,在小組合作學習下都能畫出非常有創意的知識結構示意圖。
3、適當地增刪教材。有時根據學生的知識渴求和教學內容的難度,可以增加或刪減一些內容,以形成合理的知識技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增長他們的見識。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中,學生在質疑階段時提問:“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面積不變,那么周長變了嗎?”于是教師“順水推舟”,便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討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框架拉成長方形框架這兩種轉化中面積周長的異同。學生興趣極高,下課后經過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得出了結論,同時也體驗到了自主提問,自主解決的成功喜悅。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從學生角度考慮,大膽地增刪教材,對學生的
[1] [2] [3]
【賦“老教材”予“新生命”】相關文章:
幸存的老教案:赤壁賦04-25
寄情予風雨_750字04-30
新生命來臨的詩句10-30
賦荊門,賦荊門薛瓊,賦荊門的意思,賦荊門賞析 -詩詞大全03-13
臨刑賦,臨刑賦楊損,臨刑賦的意思,臨刑賦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烏云賦04-28
綠葉賦04-28
龍灣賦04-28
互助賦04-26
臨沭賦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