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英語》新教材的課堂教學結構 論文
通過對新編初中英語教材的學習和研究,不難看出新教材的特點是注重了語言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了語言的知識化與口語化的相互聯系。目的是要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新教材的要求,因此教學方法及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也就勢在必行,在對傳統教學法進行揚棄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新的教學觀,新的教學法和新的課堂結構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根據教參提供的教學建議結合初中英語的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可采用課堂五步教學結構。
一、設計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即開場白。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始對整堂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導語的設計是教師不可忽視的問題。必須在吃透教材,掌握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通過簡潔易懂的語言,借助生動有趣的情景把學生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學計劃之中。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剛上課時心理處于緊張消極狀態。輕松愉快的導語可以馬上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而傳統的課堂結構的開場白常常是: Let’sbegin our clas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等模式。這種千篇一律的導語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也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所以經常變化的,生動活潑的好的導語能調動學生的大腦積極思維,并且為下一步教學做一個鋪墊,雖然只需三兩分鐘時間,卻起著穿針引線的功效。當然導語的設計必須根據不同內容和特點采用多樣化的形式,真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在積極性高漲且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之時轉入進步的學習。
二、創造情景,進入生活
教師首先應把學習英語的課堂變成說話的課堂,這點對初中學生來說尤為重要。聽說是新的課堂結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情景,在情景中引導他們從機械地背誦語句變成會話中的靈活運用,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運用到會話之中,隨著情景的進一步生活化,使他們有一種身在課堂似乎置身于外的感覺,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說的欲望,無拘無束,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徹底消除課堂上的緊張情緒。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同時也應是參與者,起著導演與演員的雙重作用。在組織學生借助情景進行學習的同時,只要恰到好處地引出正題,而主要內容的學習又必須聯系實際,學生既會自然地運用新復習的單詞,又能聯想發揮,產生組織語言的靈感,而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不斷穿插新的語言點,把學生漸漸引入新課,同時也可掃除新課中的一些語言障礙,使難點分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新的知識,而且可以馬上運用于會話中。即在說中學,學中用,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此環節的學習會使學生積極性高,思維敏捷,接受知識快。
三、導入新課,設下埋伏
新知識的學習從語言規律的角度講必須是新舊連貫,自然過渡“溫故而知新”,不能是兩張皮。它應是教師設置復習的繼續和引深,使學生認識到新舊知識是一 環扣一環的一個整體。要避免使用“so much for revision. Let's
[1] [2] [3]
【談《英語》新教材的課堂教學結構 論文】相關文章:
試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的論文04-27
談標槍結構的演變04-26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訓練英語運用能力05-02
英語議論文寫作教學談05-02
論文的基本結構05-30
命題的結構論文04-27
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4-28
談課堂教學效率04-26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論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