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課堂小結”
皖無為師范附屬小學 彭榮輝作為教師中年輕的新一代,由于才疏,加之學淺,常常有幸去聽一些老前輩們的觀摩教學。聽罷,總免不了感觸萬分。相比之下,自己畢竟年輕。然而,感慨之余卻也免不了有點遺憾:一節節生動有趣的課,課后竟十有八九缺乏“課堂小結”。起初,曾以為老師們乃大意失荊州。然而,一次,二次,三次,甚至于更多次的經驗告訴我:他們并非無心,實則的確忽視了。
難道“課堂小結”是可有可無的嗎?結論是否定的,而且應該否定的徹底。“課堂小結”于一節完整的語文課教學來說,必不可少,而且至關重要。它有哪些益處呢?筆者現就一年多來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能有效體現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世間萬物都是唯物而又辨證地存在著,有頭便也有尾。這似乎在某種程度上也符合中國傳統美學的觀點:完整體現美。教師們習慣了一節課走上講臺的開場白:“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為什么就想不起在下課之前簡明扼要的結束語呢?譬如:“這一節課我們主要上了……”這樣多好,首尾呼應,結尾點題。語文教學借助語言,語言是種藝術,藝術講究美。可是,為什么在正規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注重“美”的存在呢?事實上,這哪里又僅僅是在追求一種形式上的美呢?
二.突出教學重點,為學生復習鞏固提供導向。
如果拋卻形式上完美的追求,“課堂小結”則又不乏實際上的意義。其實,這才是其存在的真正價值之一。一節課下來,教師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自己口述也好,引導學生歸納也罷,其小結的最終目的之一不外乎表現在:簡單回顧這一節的學習內容,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為學生及時復習鞏固提供導向,為學生亡羊補牢提供機會。一節課四十分鐘,從教師口中源源不斷地輸出的信息量不下數十條,甚至于上百條。試想,學生就有那么大的年齡,以機械記憶為主導地位的他們又豈能去一一分析并加以深化鞏固呢?哪是重點,哪是難點,學生怎能分得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注定他們注意力不集中的遺憾。一節課四十分鐘,那么多的信息量又怎能讓他們全盤接受?遺憾,千真萬確存在。該如何解決呢?最佳的方法莫過于借助畫龍點睛似的“課堂小結”。
三.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架設橋梁,埋下伏筆。
講臺如舞臺,教學如演戲,既具階段性,又不乏連續性。怎樣才能把一節一節的相對獨立的課時教學連接起來而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呢?演戲講究設置懸念,不僅僅在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導向,更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的課堂小結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索取。哲人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既然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們還何必為學生學不好而費煞心血呢?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怎樣合理有效地進行課堂小結,還是有待進一步探索的課題。然而,于一節完整的語文課堂教學來說,“課堂小結”存在的必要性,卻是不容置疑。正所謂:
[1] [2]
【淺談“課堂小結”】相關文章:
淺談課堂小結05-01
淺談課堂語言05-01
淺談有效課堂05-01
淺談課堂提問的技巧04-30
淺談課堂探究式教學04-29
淺談技術課堂案例的選擇04-28
淺談課堂教學基本素養04-28
淺談如何創設幼兒興趣課堂04-29
淺談高效數學課堂論文07-19
淺談日語課堂情境的創設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