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囗另类BBWSeⅹHD,av狼论坛,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理论,体育生gv老师浪小辉3p警察

1980-中國耕作土壤有機碳的動態變化

時間:2023-05-02 21:28:46 工業農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1980-2000年中國耕作土壤有機碳的動態變化

通過分析我國1980年來耕作土壤有機質的實測數據,對比研究了9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兩個時段土壤有機碳密度的變化特征,并對變化的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總體上我國實測點位(或區域)耕作土壤平均有機碳密度在此期間略有增加.其中,華北黃淮海潮土和褐土區、下遼河平原棕壤農業區和長江以南的水稻土區增幅分別達19%(0.24 kg/m2)、14%(0.29 kg/m2)和16%(0.29 kg/m2);相反,云南磚紅壤區、東北和內蒙的黑土和黑鈣土區有機碳損失,下降幅度分別達27%(1.01 kg/m2)和3%(0.11 kg/m2).黃土高原的黑壚土和黃綿土區,山西北部的褐土區、新疆西北部的灌耕土區沒有明顯變化.兩時段有機碳密度的空間分布與氣候帶總體一致,但20年間有機碳含量變化與80年代初的初始含量呈顯著負相關.有機碳含量在低值區增加與近年來農田輪作、施肥和灌溉面積增加等農作措施的改善有關,而高值區的下降則與耕作時間短、強度大和初始含量高有關.根據現有耕作土壤與未耕作狀態的碳損失狀況估算,如果能在未來30~50年通過合理的農業措施使土壤有機碳損失量恢復50%,則華北、西北、華中南、西南和東北地區分別可能具有約51%、26%、7%、17%和30%的增長空間,指示我國耕作土壤具有較大的碳匯潛力.

作 者: 于嚴嚴 郭正堂 吳海斌 YU Yan-yan GUO Zheng-tang WU Hai-bin   作者單位: 于嚴嚴,YU Yan-yan(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710075;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郭正堂,GUO Zheng-tang(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710075;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吳海斌,WU Hai-bin(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710075) 

刊 名: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ISTIC PKU 英文刊名: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年,卷(期): 2006 26(6)  分類號: S1  關鍵詞: 有機碳庫   空間變化   耕作土壤   中國  

【1980-中國耕作土壤有機碳的動態變化】相關文章:

稻田土壤有機碳變化的模擬:SCNC模型檢驗04-27

潭江流域森林碳儲量及其動態變化04-28

中國土壤有機碳密度和儲量的估算與空間分布分析04-27

花江小流域石漠化過程中的土壤有機碳氮的變化04-30

沼澤濕地開墾后土壤水熱條件變化與碳、氮動態04-30

湖南典型農田土壤有機碳含量及其演變趨勢04-26

中國大陸近期重力場動態變化圖像04-28

黑河流域景觀動態變化研究04-29

氣候變化與CFCs淘汰國際動態04-30

萊州灣地區海水入侵變化動態研究0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荣县| 漳平市| 长治市| 宣武区| 新昌县| 平远县| 宁国市| 雷波县| 吉林市| 华宁县| 平山县| 勐海县| 南木林县| 佛山市| 遂川县| 镇雄县| 台北县| 栖霞市| 奉节县| 泰兴市| 蚌埠市| 沭阳县| 关岭| 浪卡子县| 吉林省| 咸丰县| 柳河县| 四会市| 吴旗县| 墨玉县| 鄯善县| 财经| 洛浦县| 上虞市| 富源县| 菏泽市| 稷山县| 尼玛县| 女性| 天祝|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