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
我國西部地區主要是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等10個省、市、自治區,土地面積約54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地面積的56%,其人口數量占全國人口的23%,是我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區.該地區生態脆弱:西北部屬干旱氣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積大,草地退化、沙化和咸化嚴重;長江中上游地區山多、山高,生態環境復雜多樣,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流失嚴重.加上不合理的圍湖造田,加劇了洪澇災害的發生.水資源的短缺和時空分布不合理,是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主要矛盾,也是西部地區發展的主要障礙.
作 者: 盧文忠 劉輝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 刊 名: 農村經濟 PKU 英文刊名: RURAL ECONOMY 年,卷(期): 2003 ""(1) 分類號: F323.22 關鍵詞: 生態環境 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相關文章:
西部大開發與貴州生態環境建設04-26
西部大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辨證關系04-27
西部大開發與甘肅省城市生態環境建設04-28
西部大開發中必須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04-27
西部大開發中民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04-28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西部大開發之根本04-27
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問題04-27
論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價值選擇04-30
西部大開發與法制建設(下)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