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南地區東部夏季典型旱澇年的OLR特征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區東部20個測站的逐日降水量資料和1979-2006年全球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逐日格點資料,分析了西南地區東部夏季典型旱澇年OLR的異常特征.結果表明: 按照區域降水指數可確定3個典型干旱年(2006,1994和1997年)和3個典型洪澇年(1998,1980和1993年),而1998年和2006年分別是1959年以來西南地區東部降水偏多和偏少最明顯的年份.西南地區東部典型旱澇年夏季OLR分布有明顯的差異,洪澇(干旱)年,從青藏高原東部一直到江淮地區OLR值偏低(高),同時孟加拉灣南部及赤道東印度洋地區OLR值也偏低(高),而菲律賓及其附近地區OLR值偏高(低).從3個關鍵區平均的逐日變化來看,赤道東印度洋地區對流活動典型澇年強于典型旱年,菲律賓及其附近地區對流活動則是旱年強于澇年,青藏高原東部至江淮流域地區(包括西南地區東部)極端澇年盛行上升運動.澇年熱帶地區的ITCZ以向西移動的特征為主,而旱年熱帶地區的ITCZ夏季前期則以向東移動的特征為主.典型澇年孟加拉灣南部及赤道東印度洋地區的對流北傳的特征較明顯,6月中旬以后大部分時間可以傳到30°N以北,典型旱年孟加拉灣南部及赤道東印度洋地區的對流主要呈現南北振蕩、偶有中斷的活動特征,很少時間能達到30°N.低緯熱帶地區關鍵區域OLR 5~9月一般都具有準40天左右的顯著低頻變化周期,而準12~15天的準雙周變化周期在部分時段也顯著.典型澇年夏季OLR 40天左右低頻對流經向和緯向傳播在西南地區東部區域得到加強,低頻對流偏強,引起降水偏多,而典型旱年夏季則相反,OLR 40天左右低頻對流經向和緯向傳播在該區域得到削弱,低頻對流偏弱,引起降水偏少.
徐海明,李強,XU Hai-ming,LI Qiang(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災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210044)
高陽華,白瑩瑩,何澤能,GAO Yang-hua,BAI Ying-ying,HE Ze-neng(重慶市氣象科學研究所,重慶,401147)
刊 名: 高原氣象 ISTIC PKU 英文刊名: PLATEAU METEOROLOGY 年,卷(期): 2009 28(4) 分類號: P461 關鍵詞: 西南地區東部 典型旱澇年夏季 OLR 低頻振蕩【西南地區東部夏季典型旱澇年的OLR特征】相關文章:
湖南夏季降水日變化特征04-26
山西省夏季降水年際變化特征04-27
若干典型國家科技規劃共性特征分析04-27
營銷演講之緊張的典型特征[英語篇]05-04
貴州夏季降水異常的環流特征分析04-27
濱江城市水體污染的典型特征及保護對策04-27
遼寧長山群島及東部沿海夏季水鳥資源調查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