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斷裂帶晚新生代構造地貌生長及水系響應
大型走滑斷裂帶對調節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后產生的陸內構造變形和地貌生長起著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沿青藏高原北緣主要大型左旋走滑斷裂帶:東昆侖、康西瓦和鮮水河一小江斷裂帶發育的錯斷地質體、大型錯斷水系或水系拐彎等新構造地貌特征,表明這些大型走滑斷裂帶在晚新生代以來發生了大規模的左旋走滑運動:前新生代地質體錯位距離為80~120 km,大型水系累積的位移量可達80~90 km.根據這些走滑斷裂帶的長期走滑速率為8~12 mm/a,估算上述大型走滑斷裂帶的左旋走滑運動開始于中新世晚期:東昆侖和康西瓦斷裂帶左旋走滑運動開始于10+2 Ma;鮮水河一小江斷裂帶甘孜一玉樹段的左旋走滑運動的開始時間約為11.5~8 Ma.同樣,如果大型水系的沿斷裂帶出現的大型錯位或拐彎能夠代表斷裂帶累積錯位的上限,表明發源于青藏高原的黃河、金沙江、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等一級水系上游大致開始形成于9~7 Ma+.西昆侖山前盆地中河流相沉積的最早響應時間為8~6 Ma,與喀拉喀什河和玉龍喀什河等西昆侖山地區一級水系的形成時間基本一致,表明這些大型水系初始形成時間與左旋走滑構造運動的開始時間準同時.這表明中新世中晚期青藏高原構造演化發生了重要轉變.
作 者: 付碧宏 時丕龍 賈營營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 地質科學 ISTIC PKU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 2009 44(4) 分類號: P542 關鍵詞: 構造地貌生長 走滑斷裂帶 大型水系 沉積響應 晚中新世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斷裂帶晚新生代構造地貌生長及水系響應】相關文章:
青藏高原的剝蝕與構造抬升04-27
青藏高原的構造分區及其邊界的變形構造特征04-27
合肥盆地東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對郯廬斷裂帶活動的響應04-27
理塘斷裂帶沙灣段的晚第四紀活動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