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超高壓變質帶的全球分布及其大地構造意義
對全球28個超高壓變質巖產地的地質對比研究發現,超高壓變質帶的發育,與弧-陸和陸-陸碰撞造山帶關系密切.碰撞造山帶多發育于活動的大陸邊緣.在那里,冷的陸殼物質可以深俯沖到另一個相對穩定的未俯沖的板塊之下,其深度可以超過90~120 km,在高壓達>2.5 GPa和溫度約600℃或更高條件下,導致超高壓特征礦物如,柯石英、金剛石等的生成.在空間分布上,超高壓變質帶集中于歐亞大陸及其周緣,澳洲和北美目前尚未有報道.從時代上看,超高壓變質帶多出現于顯生宙,前寒武紀只有晚元古代(泛非運動期)少數兩例.說明以超高壓變質帶為特征的碰撞造山作用,是顯生宙以來,陸殼增生達到一定的規模后,才出現的構造體制;Rodinia和Pangea古大陸的裂解,使地溫梯度降低,從而有利于超高壓變質帶的生成.
作 者: 游振東 YOU Zhen-dong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430074 刊 名: 高校地質學報 ISTIC PKU 英文刊名: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年,卷(期): 2007 13(3) 分類號: P588.3 P54 關鍵詞: 超高壓變質巖 碰撞造山帶 深俯沖作用 構造體制 地溫梯度【超高壓變質帶的全球分布及其大地構造意義】相關文章:
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的大地構造框架04-26
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現實意義04-26
論全球500強地域分布的影響因素04-27
全球化及其價值問題04-27
論馬克思全球化理論及其現實意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