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新思維與實踐
創新思維與實踐1
本文通過創新思維與實踐之間的關系,闡述實踐對思維的'決定作用;創新思維重要方式的運用;創新思維與實踐結合過程中所展現新的創造力開發和歷史局限性;進而形成創新思維與實踐之間相互聯系的整體認識。
作 者: 詹輝乾 作者單位: 泉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部,福建,泉州,362000 刊 名: 泉州師范學院學報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20xx 20(1) 分類號: B023 關鍵詞: 創新 思維 實踐創新思維與實踐2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無論基礎教育與課程改革還是教育評價方式的改革都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數學的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到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為了給學習者和教學者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要求教育者具有極高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的駕馭能力,要求學者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從中學到知識并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必須和相關的理論知識一致,整個過程必須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趣味性原則學生所關注的問題容易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因此,在選題時應選擇與日常生活、環境等密切相關的問題,同時注意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相結合。
3.創造性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通過給學生一個親自探究的過程來獲取知識的新途徑。教師所設計的課題應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同時也要體現其創造性,使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獨立地認識事物。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主要是書本知識的延伸,對于初、高中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是有限的,生活經驗不豐富,一般選題都與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在內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指導其設計的問題必須科學、有趣,能激發學生的思維之弦。
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開展
1.設置情景,引發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產生興趣
設置問題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發生興趣,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要與學生的科學概念相聯系,并且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細致地對科學現象做出解釋。問題要有一定難度,能激發學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問題。例如,為了得到關于某一對象(概念、性質)的新知識,先找出與該對象最近的對象類(即最近的類概念),再將這對象類的性質(類的屬性)應用與那個對象。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維方法。
2.激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收集用于解釋和評判科學性問題的證據。學生可以從教師、教材、網絡或其他地方獲取材料,學生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概括,發現其中的某種聯系,找出問題的答案。
(2)學生要根據所收集到的事實證據和所掌握的知識形成解釋,對科學性問題做出回答。他們能把結果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對學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的理解能力在增強、知識水平在提高。
(3)學生在搜集資料作為證據且做出解釋時,由于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局限性,對于同一現象,可能會出現多種不相同的解釋。此時,要求組內、組與組之間對不同的解釋結果展開討論,通過交流、辯論,比較各自的結果,或者與教師、教材提供的結論相比較,學生可以檢查自己提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推理過程是否存在缺陷等。在討論中,往往會引發新的問題,這樣活動和結論最終才會達成共識。
3.知識遷移,發掘外延得出正確的結論,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得出結論的方法和思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方法和思路可以應用于類似的問題,進行知識遷移,將探究活動推向更廣的區域,。
三、開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活動
1.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內容選擇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內容選擇主要從三方面考慮:
(1)內容難易適中,即學生通過努力能解決問題。太難的問題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太容易的問題又起不到培養學生能力的效果,適中的問題不僅培養了學生,還讓學生嘗試到解決問題的樂趣;
(2)學生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內容要有一定的基礎知識。開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這樣才能對結果做出合理解釋;
(3)教師只有充裕的時間才能組織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所用時間一般比較長,因此教師要有充裕時間組織、指導是很重要的。
2.學生角色的轉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由學生學習的“領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為此,要求教師不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還要精心設計課題和教學過程,同時,要對學生提出和討論的問題進行準備,不時地鼓勵和表揚積極參與的同學,營造一個人人參與的氛圍,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來說,要變“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的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參與獲得知識,在此過程中,要勇于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學會學習,并具有實踐和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使其能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使教學相長,從而實現有效的教學方式途徑。教師開展有趣味性的教學,能培養學生創造的激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只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學好數學。
【創新思維與實踐】相關文章: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04-25
創新思維學習心得05-07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2-30
關于創新思維心得體會02-17
思維創新學習心得體會02-24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2篇03-18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3篇03-26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15篇05-08
創新思維心得體會實用范文10-28
大學創新實踐心得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