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臺灣道教的歷史、現狀及其宗教特征
我國臺灣與大陸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海峽兩岸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歷史悠久.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產生的宗教形態,經歷了一個產生、形成、傳播、衍變的整體歷史過程,大約遲至中古以后才經由南方的福建傳入臺灣.明代以后,隨著兩岸交流逐漸增多,移民人數的激增與規模的擴大,僅在兩百多年的時間之內,道教的傳播就迅速擴及臺灣全島.當今的臺灣道教,信眾廣泛,廟堂林立,約有社會各階層的信眾數百萬,宮觀廟堂數千座,形成臺灣規模最大的宗教形態,對臺灣地區的社會生活、文化思想、民間信仰、風俗習慣、道德倫理,乃至經濟生活、政治取向等方面均產生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臺灣道教在長期衍變發展的過程之中,由于其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逐漸形成了移民性、宗族性、地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特征,而此諸多特征對于臺灣道教的未來走向與發展趨勢皆有決定性的影響.
【臺灣道教的歷史、現狀及其宗教特征】相關文章:
美國宗教心理學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問題04-26
臺灣環保科技園區的發展現狀及其前景04-27
我國宗教的特點、發展及其派生作用04-27
華僑華人傳統宗教及其現代轉化04-27
社會技術及其特征04-27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11-02
論漢語詩韻的歷史和現狀及其發展方向04-26
音樂美學的特征及其功能04-27
鄱陽湖富營養化現狀及其正態分布特征分析04-26
科學與宗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