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瓷土礦尾礦沙山的生態治理
以江西省星子縣大排嶺瓷土礦尾礦沙山的初始生態恢復進程為研究對象,在樣地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分析人工恢復林地、未治理跡地與自然恢復地中定居的植物物種數量、群落組成與結構來研究當地尾礦沙山生態恢復進程.結果顯示,自然恢復地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組成與結構效果優于未治理跡地與人工恢復林地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組成與結構.自然恢復地植物物種中牡荊等3種植物在尾礦沙山的定居和擴散形成了具有一定組成與結構的植物群落類型,且這種群落類型穩定并符合植被演替的自然規律.這3種先鋒植物可以在同類礦山尾礦沙山的植被重建與恢復中推廣.
作 者: 胡勝華 曾克峰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74 刊 名: 環境科學研究 ISTIC PKU 英文刊名: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2005 18(1) 分類號: X171.4 關鍵詞: 瓷土礦 尾礦沙山 生態治理【瓷土礦尾礦沙山的生態治理】相關文章:
鋁土礦選礦尾礦再利用的研究04-26
硫化礦尾礦堆的溫度變化和動態淋溶規律研究04-27
淺談江西云莊礦的流砂治理04-27
某多金屬礦尾礦廢水處理的試驗研究04-26
吉林省工業三廢和共伴生礦及尾礦處理探析04-27
簡談城市河道生態治理04-26
北京水系生態治理的理念與實踐04-26
生態治理年終工作05-22
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方案09-05
生態環境治理的工作匯報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