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詠雪反思范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詠雪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詠雪反思范文1
課間得知電視臺要到我班錄制節目。校長交待課堂要具有觀賞性和實效性。多體現學生的活動。于是原有的課堂小練習的計劃擱淺。緣于即將開始的學校語文興趣小組的教學,對課本劇的初探已有一段時日。但終究是自己懶惰,淺嘗輒止,沒有建構好知識上的體系。今天到有了這樣的逼迫,于是開始構思課本劇《詠雪》的教學流程。
《詠雪》是一篇淺顯的文言文,出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全文微言大義,不足100字,卻生動地記敘了東晉名士謝安與晚輩謝朗、謝道韞講論文義,通過二晚輩回答的對比,贊賞了才女謝道韞的智慧和才華。文章在對人物的刻畫以語言為主,摹寫三人僅用三句對答,人物性格卻躍然紙上。這點也正可以作為課本劇的突破口。擬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設計和創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以表演的形式,從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豐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體化。通過課本劇的表演,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內化刻畫人物的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人記事的水平。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由于是第二課時。便在扼要的內容回顧和字詞復習上,小結了人物的性格。結合記敘文六要素的梳理和刻畫人物方法的總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結合人物的特點,從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設計表演。在課上,我一共邀請了四組的同學進行了表演。小演員們力所能及的演繹著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連最調皮的孩子也大膽的上臺進行了表演。最后我們總結了表演的成功和不足。除去人物描寫方法內化這一教學目標的落實。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通過這節課,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所謂好學者不如樂學者,想必也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課后,看著手上的準備的關于《詠雪》的翻譯小練習,感受頗多。經過多年的教學,應該說自己在課堂教學流程的操作上和具體教學技能的掌握上,還是比較的成熟。前幾年,很重視課堂教學精心雅致的語言的錘煉,也醉心于化繁為簡的課堂駕馭能力的學習。但近兩年,教學上卻越來越功利。常常通過練習檢測讓學生落實過手,夯實基礎。在優化課堂教學,精細過程管理上下的功夫卻越來越少。忽視了學生的智力參與和思維訓練,忽視了熏陶漸染在母語習得中的重大作用。過分的強調了以練代講,而有悖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對許久渾噩的我無異于當頭棒喝。真該多花點心思在自己的教學上,少點閑思閑話閑事。
詠雪反思范文2
一、冷靜面對,善于思考,尋找對策
課堂上經常有偶發事件。如果教師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面對偶發事件,不能讓理智戰勝情緒,意氣用事,便會錯過因勢利導教育學生的機會。因此,教師面對偶發事件,應該冷靜應對,積極思維,隨機應變,借機施教,化解尷尬。
二、真誠肯定,化解矛盾,因勢利導
真誠是教師有效運用教學機智應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對于課堂上學生有意無意地干擾課堂秩序,如果教師只一味地訓斥,只能破壞良好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得不到安全感。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針對學生意外的說法或行為,采取幽默的方法,以真誠的愛心既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又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三、機智靈活,隨機應變,柳暗花明
教學機智是教師才情與靈感的瞬間迸發,這來源于教師豐厚知識底蘊和獨特的`教學個性。一個高明的教師經常能把課堂的偶發事件行云流水般地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在“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寥寥數語,巧妙地引導學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中不知不覺地做出相應的變動。”
詠雪反思范文3
一、即興教學,聯系生活
文中說太傅給侄子們講詩文,他并沒有正襟危坐、嚴肅刻板地按即定計劃進行教學。而是即景生情,設疑、引導學生設喻描寫當時的雪景,把所學的知識用在生活實踐中。
其實,我們可以想象: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一下子雪下大了,孩子們可能把注意力轉向了門外的雪景。他沒有批評孩子們的不專心,而是接著講他的詩文,因情設疑,讓孩子們用剛才學的知識描寫此情此景。學用結合,以用促學,以用深化所學的知識,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把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的背景下,我們應有所啟示:教學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一定要死板地只教教科書上的內容,可以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課中可以停下來隨機引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使教學生動有趣,生活與教學聯系起來、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教學要因勢利導,即景教學,即興提問,即興作答,既開發學生思維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是一個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教學實例。在新課程標準下指導的教學,就需要我們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教科書,而忽視學生主體和學生的已有經驗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生活、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個體差異及當時的教學情景進行教學。
二、自由討論,平等對話
在太傅出題后,胡兒與道韞都回答了問題,他們各自從自己的內心出發,自由的討論,這樣的回答也許很多,但作者只錄下了這兩個,太傅對這兩種回答,只是“大笑樂”,并沒有明確表示誰對誰錯,誰優誰劣,十分耐人尋味。
在學生回答意思基本正確的前提下,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辨別優劣,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讓他們平等對話,自由表達,自然地發展,自豪地做人,不要人為地給孩子劃分優劣的等次。特別是在學生答錯的時候,不要怒目呵斥,更要耐心啟發、悉心引導。報之以微笑,鼓勵學生再來一次,重試一次。
三、問題開放,自由回答
文中的問題:“白雪紛紛何所似?”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有無窮無盡的答案,而學生可以自由的回答,只要符合生活實際就行了。我們以往的提問往往只設定一個“標準答案”,把學生往自己設好的圈圈內引,把學生往一個目標帶,限定學生的思維,打擊學生的創造力,把許多天才扼殺在搖籃中。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在教學中更應該深入反思自己,盡力設計開放的問題,多角度、多層次訓練學生的思維。
詠雪反思范文4
在新的學年里,帶領新的班級,身為語文老師的我既緊張又欣喜。雖然只有一個班的語文課,但我對每一堂課都認真地和其他老師討論、積極準備著。這次匯報課《詠雪》,文章篇幅短小,文意簡單,文章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雖然沒有直觀評論,但文章最后對謝道韞身份的補充;讓我們很快就可以了解到誰的更好。現階段學生接觸的文言文較為簡單,理解不是難事。
文章簡短,自以為備課充分,預設環節清晰簡潔,自然流暢。課前,我預設是:以誦讀帶領學生疏通文意。首先,聽朗文。過程中我讓學生注意生字詞和朗讀節奏,并整體感知課文。隨后分小組齊讀,找同學示讀,在他們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讀錯的字,然后就寫在黑板上,讀完后給他們糾正。然而,由于我的疏忽朗文出現錯誤,同時多音字板書時沒有將詞語書寫出來。沒有做到嚴謹教學。將近十分鐘的`時間,我認為很有必要。讀了幾遍課文,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的內容有所感知。
隨后進入到了“譯讀課文”環節。我原本設定,先讓同學提出預學階段不理解的重點字詞由學生協助講解,隨后小組討論通篇文章的翻譯。這樣可以培養了學生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是因為緊張看錯時間,將學生展示時間縮短;同時又沒有將“詠雪”的精采句子進行解析。隨著鈴聲的響起,就不得不中間掐斷;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做為一個語文教師,必需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成為一個合格的導學者。學習控制課堂、組織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經過這次的講課和聽課活動,感覺到了很大的差距。自己還有非常多需要修煉的地方,教學之任于我,任重而道遠。感謝這堂課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的機會。
【詠雪反思】相關文章:
詠雪 / 詠雪聯句原文及賞析02-28
劉義慶《詠雪 / 詠雪聯句》文言文鑒賞10-09
《詠雪》練習及參考答案09-28
《詠雪》練習及參考答案03-14
劉義慶《詠雪》原文意思翻譯及常析12-17
語文反思試卷反思08-31
《荷花》反思:在反思中提升03-14
個人的反思03-03
an en in反思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