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1
一、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間放射的能量。
1、能量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反應(4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點: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長較短的可見光部分;
3、意義:維持地表溫度,地球上大氣運動、水循環和生命活動等運動的主要動力,人類生產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陽常數:表示太陽輻射能到達大氣層上界的'能量指標,大小為8.24焦/cm2.分。
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外部結構:指太陽的大氣結構,從里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2、對地球的影響:(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周期約為11年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2
1、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
2、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夏至、冬至
3、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時差+途中時間
4、時區=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舍五入)區時差=時區差
5、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也是零時區的區時。
6、日期分割: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7、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3
全球近地面有7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個風帶。
(1)低緯度環流:
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流:
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量的地區,為濕潤地區。
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4
氣候資源的特點
(1)特點: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征,變率大
(2)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與農業:一地的氣候資源往往決定了該地的農業類型和種植制度
氣候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度的夾角
開發資源與盛行一種主導風向:工業布局在下風向
利用建筑風向與盛行季風區:工業布局在垂直于季風區風向的郊外
城市規劃已知最小風頻:工業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和鐵路的建設(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機場的'選址(宜選擇低云、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還應與城市保持較遠的距離)。
【高一必修一地理復習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02-28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03-04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03-03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03-04
地理必修一必備知識點12-18
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精品)03-04
語文高一必修一知識點03-0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匯編【15篇】03-0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匯編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