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訓家風故事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無論如何,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家里,家風,它教會了我勤儉節約。
依稀記得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望爺爺奶奶,在吃飯的時候,很多米粒都從我手中落荒而逃,衣服上,桌子上,地上,遍布我接觸的每一個角落,但身為罪魁禍首的'我卻視而不見。
吃完飯后,我就在院子里曬太陽,當我回屋拿水喝時,無意間瞥見了奶奶在把我中午吃飯時掉落的米粒撿起來放在盆里,我不滿的說到:“奶奶不就幾粒米嗎,撿那個干什么,直接掃走不就好了嗎,真小氣。”“孩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啊,況且……”不等奶奶說完,我就出了門,不再聽她“嘮叨。”
時間很快,轉眼日暮,我看到奶奶拿著一盆東西去喂了雞,但并未多想,當我再次出來去屋外看晚霞時,無意間發現雞吃的正是中午我掉落的飯粒,瞬間心中便有些慚愧,“看吧,奶奶可不是小氣,她只是不想浪費食物罷了,農民伯伯那么累才耕種出來的果實不能輕易浪費。”媽媽看到我這種樣子笑著說到。爸爸也來到了我身邊繼續說:“你知道嗎,有很多山區里的小朋友至今還填不飽肚子,每天只能餓著肚子上學,你想不想讓這些小朋友能和你一樣每天吃飽肚子好好去學習呢?”我用力的點點頭,回答:“想,我想讓他們和我一樣吃飽肚子再去讀書,那樣才能好好學習!”爸爸高興地用手敲敲我的腦袋,然后對我說:“好,我們一起做節約糧食的好花朵吧。”
玫紅色的余暉照在奶奶身上,身影拉的很長,我望著她,心中多了幾分感慨。
從那以后,我開始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漸漸地,我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我也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不斷提醒自己糧食的來之不易。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2
我家的家風家訓和許許多多的家庭一樣:遵紀守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
我生長在外公外婆家,從小他們就十分疼愛我,生病時,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愛護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們會鼓勵我、支持我;遇到委曲時,他們會安慰我、開導我;在學校受到表揚時,我們會一同分享快樂……但是,外公外婆的愛還包含著對我的要求、對我的嚴厲。外婆經常給我講做人的道理,告訴我要尊敬老師、尊敬長輩、團結同學等等,還教會了我很多行為禮儀。
有一次,外婆帶我去酒店吃飯,還沒出家門,外婆就對我說:“小宇,等會到了酒店,你可要注意禮儀哦,餐桌上也要講文明、講禮貌,不能只顧著自己吃,更不能隨意轉動轉盤”。席間,我謹遵外婆的教導,得到了外婆夸獎。
外婆不但教導我懂禮儀,還教育我要尊敬長輩。
有一天,外婆說:“今天太公來我們家做客,你可要懂事。”話音剛落,我就聽到太公上樓的腳步聲,我趕緊跑進房間,拿出一雙棉拖鞋放在門前,并開門迎接。太公看見了,直夸我懂事。吃飯的時候,我坐在太公身旁,熱情地往太公的碗里夾菜,一家人都露出開心的笑容。
我的成長和外公外婆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他們的行為一點一滴的影響著我、感化著我。
有一次,外婆買菜回來,走到二樓的時候,發現二樓鄰居的家門上插著一大串鑰匙,外婆隨手敲了敲門,想告訴主人,誰知沒人在家。于是,為了安全,外婆只好先把鑰匙帶回了家,又怕主人回來找不到鑰匙,就想了個好辦法,叫我寫了張紙條,貼在他家門上:“請到301拿鑰匙”。主人拿到鑰匙后,連聲道謝。
鄰里和睦影響著整個社會,好的家風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的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3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精神產物和文明素質。我常聽大人和老人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規。我家的家訓是誠實守信、樂于助人。
記得很小的時候,媽媽常給我講一個故事——《狼來了》。這個故事中,一個放羊娃每天都要到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覺得很無聊就往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著急地往山上跑,放羊娃卻高興地說:“你們上當了!”第二天,放羊娃又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山來,放羊娃又取笑說:“你們又上當的!”農夫們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放羊娃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啊!狼真的來了!”農夫們不再相信他,結果放羊娃和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每當媽媽講到最后時,平時溫和的臉上就會出來嚴肅的神情,她總是語重心長地教育我說:“做人要誠實。你可千萬不能像故事中的放羊娃一樣說謊,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既對別人不尊重,也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別人才會更喜歡你,你定要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懂嗎?”從小,媽媽就給我種下了誠實守信的種子。
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坐公交車去公園玩,在公交車上,爸爸媽媽總是給抱著小寶寶的人或者老人讓座。我總是迷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讓座呀?你不是會暈車嗎?”媽媽卻笑著對我說:“寶寶小,站著不安全。老人們的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所以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我撐一會就過去了,沒事。”慢慢的,我也學會了讓座位,爸爸媽媽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尊老愛幼、樂于助人。
家風、家訓是一個人家庭的作風,這體現了一個人家庭的素質,我們一定要謹遵好家風、好家訓。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4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族興盛的關鍵。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有關的故事,如:《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吉鴻昌不忘父訓》……好的家風家訓會帶給子孫后代光明的前途。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的確是很重要的,在家風家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孝”就是孝順長輩,孝順父母。媽媽經常對我說:“你長大后要孝順外公,要孝順我和你爸爸。”我記得有一次,12歲的.我有些小叛逆,總是很討厭外公的嘮叨。有一次外公生病了,打電話跟媽媽說話,那時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和外公的談話聲太大了,等他跟媽媽通話完,我就在媽媽的跟前抱怨了外公幾句,媽媽很生氣地教訓了我,跟我說:“你外公嘮叨不是為你好!你每次都離電視那么近,萬一近視了怎么辦?他啰嗦是對你的愛,你長大了要孝順他,知道嗎?”從那時起,我便開始學會“享受”外公的嘮叨,謹記要孝順外公。
我家都是農民,父親在外務工,媽媽在家,所以媽媽的一言一行對我有很深的影響。從小媽媽就教我要珍惜糧食。小時候我的胃口很小,所以每次吃不完的飯都給媽媽吃,媽媽經常對我說:“飯吃多少,就盛多少,吃不完的飯不可倒掉,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播種來的,不能浪費。”長大后,這些話一直在我心中,令我受益匪淺。這就是我家另一條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除了這些世代相傳的家風家訓,近來媽媽也與時俱進,在家訓中還加入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媽媽說“只有小家有規有矩,國家才能井然有序。”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5
說起家訓,我也不知道我們家的家訓是什么,但我總聽媽媽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也許它就是我們家的家訓吧!
有一次,學校在每個班里挑選幾名美術作業畫的好的人去畫一副主題是“防止環境污染”的畫,還讓用4k的素描紙畫,我當時就傻了眼,心里默念著: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我。可是老師偏偏把我選上了,當時我真是又驕傲又發愁,心里想著:哎呀,這幅畫該怎么畫呀?多會兒才能畫完呢?我中午回到家,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媽媽好像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問:“怎么啦?誰又惹我們家寶貝生氣了呀?”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就說:“沒事兒!一點一點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幸虧離交稿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我就先起了一個稿子,后來我每天畫一點,休息日多畫一點,不知不覺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氣把畫兒畫完了。原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英語我學的一塌糊涂,那些單詞我都不會念,怎么背都不會,直到把二十六個字母都學完,我卻只背會幾個單詞,直到考試,迷迷糊糊的進了考場,結果考試成績一塌糊涂,分數讓我非常失落。心想這成績回家一定會被重重的`責罵,但卻只聽到媽媽這樣一句話:“我們給你報一個英語班吧!這樣,你就可以多學英語語法,提高英語成績。”之后我每天回到家里聽錄音,課間背單詞,一點一點,課文里的單詞我都認得了,后來我的英語成績就一點一點的提高了,最后我不僅掌握了課上的內容,還學了不少課外的單詞短語。后來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呀!
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是它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困難;是它讓我在失落的時候振作起來;是它讓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6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中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規與家訓。而我家一直有一套家訓指導著我前行。
尊敬長輩,以孝為先。每天爸爸媽媽都告訴我,要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飯的時候,爺爺都是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爺爺先動筷子,我們才可以吃飯。每天,全家人都生活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也處處體現著我們對爺爺的孝順與尊敬。在中華民族,孝敬父母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所有的老人長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和諧。
以禮待人,修身養德。媽媽常常教導我,女孩子,要淑女一點,別整天瘋玩。媽媽還很嚴格地要求我,教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以禮待人。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向來重視家教。媽媽曾跟我說:“現在對你嚴加管教,對你未來的很多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她還說這是家風,如果不重視家風,很難想象未來的我會怎樣。她希望可以給我創造一個溫馨、節儉、又認真的學習氛圍。古人講,“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要讓家里多一分書香氣,茶余飯后,看看書,讀讀報,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么活動,但是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里暢游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的`風氣,更是一個國家的風氣,一個國家是否強榮繁盛,不單單只看它的物資夠不夠豐富,風氣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衰敗與強盛,只有好的社會風氣,這個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端正家風,繼承優良的家訓家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風氣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好的發展,國家的未來才會更加繁榮昌盛、安國富民。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7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今天就讓我來談一談我的家風家訓吧。可以概括為“孝、儉、勤、誠,強。”看似平凡普通,但讓我受益匪淺。平日里不管是父母常掛在嘴邊的“百善孝為先”以及他們的勤奮好學,為人處世誠實守信,遇到困難勇敢堅強,還是爺爺奶奶的勤儉節約,都鞭策著我一路前行。
首先,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無論他們的工作有多忙,每天都會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打電話,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注意飲食健康,記得鍛煉身體……只要他們有一點時間,都會回家看望老人。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我,我也很愛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哦,對了,我還是他們的.開心果呢!
再者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刻印在我的腦海里。我的鉛筆總是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從一年級用到現在;本子也從不浪費,有時甚至把反面也寫完,過年的壓歲錢從不亂花。之所以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是因為我家長輩的言傳身教。
“勤”就是勤奮。爸媽都特別勤奮好學,工作也很努力。他們的工作很忙,時常很晚才回家。即使很累,他們回家后也堅持看一些有關教育的書籍。他們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在他們的影響下,我也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的好習慣。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之花。從小爸媽就告訴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說謊,犯了錯誤要承認且及時改正。”他們頑強的意志,對生活工作的熱愛也一直感染著小小的我。
我堅信良好的家風家訓,會讓我們更好地成長為參天大樹,做國家的棟梁之材。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良好的家風家訓并堅守下去。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8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鮮花。家風如陽光,鮮花只有在陽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種子,孩子是小樹。家風如雨露,小樹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小時候,母親經常會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母親有時也會把家務分擔給我一些,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當我找各種理由推掉不做時,她都會笑著對我說:“哎!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做人要勤勞,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最近考上了大學,家里的親戚每隔幾天就會過來家里坐一坐,祝賀姐姐。也時不時的對我說,你也要了,像你姐姐一樣考上大學。今天,經常來我們村子里賣蔬果的又過來了。我和媽媽去買橘子,剩媽媽還有鄰居挑的時間,他對我說:“要好好學習哦,以后要考到博士!”我笑著答應了他。其實早在姐姐考上大學,看到爸爸媽媽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女兒考上大學了,是福大的時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樣考上大學,讓他們的心里多一份驕傲。
自古文人重“家風,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在中國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因此古往今來,中國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就將他關在書房里,反復罰抄一副家教:“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才領悟了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親面前請罪。從此,他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里,敦促自己用功讀書。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后,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鮮花在陽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樹在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更加出類拔萃!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9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著嚴格的家風家訓,你想知道嗎?現在就和你介紹小時候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吧!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奶奶帶著我到鄰居家阿姨去玩,阿姨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一到阿姨家就被那些可愛的玩具吸引住了。一個非常精致的芭比娃就像真的小孩一樣:小巧玲瓏的小臉上,嵌著一雙圓溜溜的黑眼睛,一頭金黃的頭發卷曲,可愛極了。我愛不釋手,一會兒轉轉她的頭,一會兒伸伸他的胳膊,玩得專心致志。奶奶幾次用大大的眼睛盯著我,我仿佛都沒有看見似的,繼續開心的玩著。奶奶終于忍不住了,跑過來準備拉下芭比娃,我用力一奪,芭比娃的頭被我拉下來了。這時阿姨家的小孩回來了,看見他心愛的玩具頭都掉了,就大聲地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說:“還我芭比娃,還我芭比娃!”他氣勢洶洶的跑來,邊推邊打,我站在那里就像木頭人似的,忍不住也大哭起來。奶奶二話沒說,狠狠地抽了我幾下,就去安慰阿姨家的小孩了,并對她說,下次買個新的給他。回到家里,奶奶罰我站了一個多小時。然后嚴厲地對我說:“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兩個星期不許再吃零食了,把省下的'錢給阿姨買個新的芭比娃去。”奶奶說話算話,那兩個星期里奶奶真的沒有給我一分錢。看著別的孩子吃好吃的零食,奶奶就要再教育一次,“不經主人的允許,決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就是奶奶對我的教育,也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的一部分吧。我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慢慢長大,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我為我家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而感到自豪。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10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早已印在我心里。但我從不領會這其中深奧的意思。但從那一件事后,我真正開始領悟其中的道理。
小時,我就特別喜歡那位叔叔,他是我爸爸特別好特別敬佩的朋友,我知道爸爸從來不會對誰這么佩服。我的小小好奇心一直驅使著我去刨根問底。
從那小小的種子萌發后,我每每走到爸爸面前,總會問起為什么?但他總會嘆一口氣,說:“不管怎樣,你要記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別問了孩子。”每次我被拒絕后還是不愿放棄繼續追問。
那一天爸爸終于語重心長地說出了原因:“其實你叔叔的兒子以前偷過東西坐了十天牢,但你叔叔一直都覺得這是因為他才會導致自己的兒子會去偷東西。以前他們家里都沒什么規矩,就算孩子偷了他們的錢也不說什么,因為你叔叔覺得又沒偷一百塊,兩百塊的不算什么。到后來他盡想不到自己的不說、不打、不罵、不問會導致兒子去偷東西。其實你叔叔有能力可以讓他兒子不進去或少坐那么幾天牢,但他并沒有,還對警察說‘希望你們可以教會他不偷不搶這條家規,如果這十天教不會,可以再多幾天,幾十天都行,只要讓他明白一個人要從小生活在規矩中,這規矩就是家規。也許好的家風家訓會造就他自己的一生。’你叔叔的兒子出來以后家里有了太多的家規,其實這些家規說很難做到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但你叔叔感覺只要自己用心去遵守這些家規,人就一定會變好。看你叔叔的兒子為什么現在看不出他以前偷過東西,并還成為了一個很成功的人,是因為他已經遵守了他們家的家規不偷不搶、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珍惜糧食、尊師重道、做自己。
我聽完后不知為何也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敬佩,也許我真正佩服的是叔叔的知錯就改和這么多年守規矩的.精神。也明白了爸爸從小就教我家風家訓的原因。
我不知未來的路上我會不會受到一些誘惑,但我相信,我只要一直守著,記著這些理,這些規矩,就不會受到誘惑,或做出一些本不該做錯的事。叔叔家短短的家風家訓會影響我的一生。
【我的家訓家風故事】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家訓小故事05-31
家風家訓故事08-24
家訓家風的故事05-31
家規、家訓、家風故事11-30
優秀的家風家訓故事04-09
我們的家風家訓的故事05-12
家風家訓小故事06-12
家風家訓的小故事08-26
家風家訓小故事【精華】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