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1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書。他一談起用兵之道來,連趙奢都說不過他。日子久了,趙括便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趙奢深知兒子并沒有帶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臨終前囑咐趙括,千萬不要擔任將軍的職務,否則必定會給趙國帶來失敗。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犯趙國。趙孝成王任命廉頗為大將,率軍抵抗。久經沙場的廉頗領軍20萬前去抗敵,兩軍在長平展開了大戰。廉頗見秦軍強大,不能硬拼,便決定在長平筑壘固守,等到秦軍糧草供給不足的`時候再出兵作戰。于是廉頗下令閉門不出,進行嚴密防守,不管秦軍如何挑釁,都不應戰。就這樣,廉頗在長平堅守達三年之久,秦軍沒能得逞。
秦國見一時無法取勝,就派人到趙國都城邯鄲去散布流言,說廉頗懼怕秦兵,秦國特別怕趙王任命趙括為將。趙王果然中計,下令由趙括取代廉頗為大將。
趙括根本沒有實際作戰經驗,一上任便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向秦軍發起全面攻擊。秦軍假裝戰敗,一直將趙軍引到秦軍大營前。趙括知道中計,可為時已晚。趙軍成了甕中之鱉。幾十萬趙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陷入了絕境。
46天后,趙括決心孤注一擲地向外突圍,還沒沖到秦軍的陣地前,就被亂箭射死了。主帥一死,趙軍全線崩潰,40萬大軍全被秦軍活埋。從此以后,趙國一蹶不振。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2
秦國進攻趙國,趙王派廉頗率兵與之對抗。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于是,秦軍派間諜到邯鄲散布謠言:“秦軍所害怕的,就只有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而已。”
此時趙王也急于求成,因此不顧藺相如的勸阻,用趙括取代廉頗做主將。趙括這個人,是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滔滔不絕,以為天下沒人能敵得過他。他曾與趙奢談論用兵之事,連趙奢也難不倒他。但趙奢并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么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把這事說得那么輕率。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到了讓他為將的時候,導致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
如今,趙括作為主將率兵起程前,他的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足以做將軍。”趙王問:“為什么?”趙母回答:“當初我見他父親,那時他作為將軍,不擺架子,親和待人;大王和王族們賞賜他的'東西,也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他就不再過問家事。如今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接受別人朝見,手下的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他都帶回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里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趙王聽了,想了想,還是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后,被白起出奇謀擊敗,趙括戰死,趙軍戰敗,幾十萬大軍被全部活埋了。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趙國岌岌可危,幸虧楚國、魏國派兵來援救,才得以轉危為安。而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沒有受到株連。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3
秦白起攻打趙國,趙派老將廉頗抵之,白起對外散布謠言,說廉頗不足懼也,為趙括抵之,可退秦軍,趙王中計,派趙括抵之,結果慘敗!魏派龐涓攻打趙,趙懼之,向齊求救,齊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救趙之危,田忌聽孫臏之策,攻打魏國首都大梁,解了趙國首都邯鄲之危!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兩。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兩。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4
戰國時期,一名叫趙括的將領飽讀兵法古書,沒有實戰經驗,在一次用兵打仗中,脫離實際,被打得潰不成軍。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紙上談兵簡短故事】相關文章:
紙上談兵的故事06-01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03-09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優秀6篇】03-10
紙上談兵作文01-08
紙上談兵的典故02-29
無謂的紙上談兵作文12-06
紙上談兵作文【精華】04-08
紙上談兵的典故[熱門]03-04
(通用)紙上談兵的典故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