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極拳的養生要領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的健身拳術之一。由于其動作舒展輕柔,動中有靜,圓活連貫,外可活動筋骨,內可流通氣血,協調臟腑。太極拳可養神、調氣、健身,對于潰瘍病、慢性胃腸病、氣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經衰弱等病癥具有預防和治療效果。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法。
練習太極拳,進行保健養生需了解其中的的鍛煉要領。
一要神靜體松,以靜御動。練太極拳時切忌精神和軀體肌肉的緊張,要始終保持神靜,排除思想雜念,以使意識內守,全神貫注。形體放松,上要沉肩墜肘,下要松胯寬腰,以使經脈暢達,氣血周流。
二要全身協調,以腰為軸。練太極拳要求全身協調,渾然一體,以腰部的軸心運動為綱,做到定根于腳,發勁于腿,主宰于腰,形動于指,神注于眼,手動于外,氣動于內,神為主帥,身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氣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勻,氣沉丹田。調息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為主,呼吸之深長均勻與動作之輕柔圓活相應。一般來說,吸氣時,動作為合,氣沉丹田,呼氣時,動作為開,氣發丹田。
練習太極拳應選擇公園、廣場、樹林、花園等環境安靜而幽美、空氣清新而曠達的場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進行。練習時要根據個人體質,循序漸進。每次練習時可先分段練,漸漸打完整套拳路,當身體不適時,應酌情暫停。飽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練習。
這是專家推薦給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運動。
這項由臺灣醫院復健部所做的太極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參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
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后,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由于許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部分高血壓患者練習太極拳三至六個月后,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
而糖尿病患者練習打拳后,輕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藥量也可減少20%,這顯示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血糖效果。
太極拳重意不重力,講究身心合一。在鍛煉時通過各種柔和動作,以一定的呼吸運動能促進心、肺、腸、胃等內臟的機能活動。同時,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起到調節中樞神經的功能,既有一般拳術活動肌肉筋骨的好處,又有調息養神的功效,所以特別受到老年人的喜愛。但在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干,但千萬不要吃飽。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后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二、練拳時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意識來支配的,從而達到精神和肌肉兩方面的鍛煉。老年人在操拳時,最好能選擇一個清靜避風的環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要邊練拳邊與人交談,以致失去鍛煉的功效。同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駕勢,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體弱的,可采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要意識上想到了,同樣可以得到鍛煉效果。
三、練拳時盡可能做到柔、緩、松、輕相結合。
由于老年人受到體力上的限制,練拳時應盡量柔和、放松、自然、緩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學者,也要做到這一點,尤其身體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這個要領。
四、練拳時應掌握深勻細長的呼吸。
勻細深長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納新”的效果,同時也能改進血液循環和內臟活動機能。由于這是一種與動作相結合的腹式運動,初學者可能感到有困難,應在鍛煉中慢慢適應,不要急于求成,千萬不要故意用力呼吸來達到所謂的“氣沉丹田”,以免出現頭暈目眩,心跳氣促等現象,影響自然呼吸。
【太極拳的養生要領】相關文章:
二十四式太極拳能養生保健12-07
易筋經氣功健身練習要領12-13
幽默演說的5個要領03-07
與供應商談判的要領03-09
大寒與養生04-11
如何保健養生03-15
白露如何養生02-28
小寒時節養生03-08
冬季的養生誤區12-06
葛洪的養生方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