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基礎教育比獲諾獎更重要(新京報 2006-10-15)
發展基礎教育比獲諾獎更重要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0-15 6:47:21 · 來源: 新京報訪談動機
2006年諾貝爾獎已經揭曉,這個吸引全球目光的世界頂級獎項為何具有如此影響力?諾獎代表的科研標準對發展中國家有何啟示?本報就諾獎相關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訪談專家
阿龍·切哈諾沃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
漢斯·約瓦爾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秘書長
斯蒂汶·夏平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歷史系教授
漢斯·約瓦爾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審委員會秘書長
“科學研究需要才能、想法,也許還有一點運氣。”
斯蒂汶·夏平 哈佛大學科學歷史系教授
“如果一個國家不想只在短期研究領域取得成績,就應當支持基礎性的研究。”
阿龍·切哈諾沃 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以色列科學家“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從小學到大學發展教育,建立有科學研究實力的優秀大學。”
新京報:自創建以來,諾貝爾獎在全球的聲譽是其他獎項難以比擬的,你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世界通過諾獎找到共同點
切哈諾沃:這其中涉及很悠久的歷史,諾貝爾獎包納了幾大最重要科學學科。評選過程非常謹慎小心、專業、全面徹底,而且不帶有任何政治偏見。此外,瑞典人在對這一獎項和頒獎典禮上的態度也極為認真,還有瑞典皇室的一貫支持。
約瓦爾:首先,是因為諾貝爾獎歷史悠久。當它最初設立時,國際獎項的這個想法在當時是個全新的概念。諾貝爾本人的思想就已經超出了他的那個時代。
其二,諾貝爾獎的獎金豐厚。也許現在它的絕對獎金數額看起來不是最高的,但仍然相當可觀。
其三,設立5個獎項的想法也很獨特。科學、文學和和平的結合能讓全世界的人們通過獎項找到共同點。這在設立之初就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做法。
其四,每年的獲獎者都普遍得到了承認,由此形成了對諾貝爾比較正面的評價,此外,諾貝爾基金也是一個很穩定的組織。
新京報:今年美國科學家包攬了諾貝爾科學獎的全部獎項,美國科學家為何頻頻成為科學獎的得主?
切哈諾沃:首先是足夠的資金投入,其次是對科學研究的極大興趣和關注,此外還有體制問題,科學家能自由地進行研究。
約瓦爾:根據評審規則,我們應該選取最優秀的科學研究成果。而當今的科研進展大多取決于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力的投入。因此那些對科研作出最多投入的國家通常回報也最多。雖然不總會是這樣,但有數據顯示,科研投入和回報之間存在聯系。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在科研領域的投入非常大,當然這都會提高取得進展的可能性。
諾貝爾獎并非富國俱樂部
新京報:有人說諾貝爾獎已經成為富國俱樂部,這并不利于鼓勵發展中國家,對此您怎么看?
切哈諾沃:諾貝爾獎是科研成就的象征,頒發它的意義不是為了鼓勵。所有的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都應該重視教育和科學技術,實行開放的體制,這樣科學家們才能在最理想的環境下從事研究。
約瓦爾:我不認為諾貝爾獎是一個富國俱樂部。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鼓勵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雖然資金投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科學研究還需要才能、想法,也許還有一點運氣。因此,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機會。比如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上,獲獎者來自31個國家,其中包括很多小國和并不富裕的國家。
夏平:我并不認為諾貝爾獎的意義在于鼓勵科學家,而是為了對那些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給予承認,不管他們是來自美國、瑞典或是中國。
應多建有科研能力大學
新京報:一個國家獲得諾獎的數量是否能反映該國的科學發展水平?
切哈諾沃:某種程度上是這樣的,但是并非一定能準確反映該國的科學發展水平。我認為,一個國家不應該把獲得諾貝爾獎作為該國科技發展的目標,他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從小學到大學發展教育,建立有科學研究實力的優秀大學,并為科學技術研究提供支持。最終真正讓我們受益的科研成就很多都是最基礎領域的突破。
約瓦爾:能夠部分反映一國的發展水平。在科技領域的投入越多,進展越快,獲獎也越多。
夏平: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并不一定能夠反映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水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科學人才的流動性。比方說,很多美國籍獲獎者出生于別國,還有一些非美國籍獲獎者是在美國的大學接受教育。由于諾貝爾獎非常重視“基礎研究”,因此如果一個國家不想只在短期研究領域取得成績,也應當支持基礎性的研究。
(采寫 本報記者謝來)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0734/2006/10-15/018@064721.htm【發展基礎教育比獲諾獎更重要(新京報 -10-15)】相關文章:
華人屢獲諾貝爾物理獎原因分析04-26
轉載:新基礎教育十問04-27
經濟要發展安全更相依04-28
中建總公司在美又獲新突破04-26
居里夫人兩獲諾貝爾獎有感04-28
國慶節黑板報獲一等獎04-28
《新基礎教育論》讀書筆記(精選11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