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濕癥
風濕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濕地區更容易得病。發病年齡在5~15歲為多見,3歲以下少見。風濕病的發生常與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有關,它主要是損害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血管和腦組織,造成心肌炎、關節炎等。兒童0家教0幼兒0教育
風濕病除了引起心臟病之外,它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還可以停留在任何器官上,使其發病。最經常發生的地方除心臟外,還有關節、皮膚、肌肉和腦子的血管。侵犯關節時叫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皮膚時可出現兩種癥狀:一種叫“環形紅斑”,形態為不規則的環狀或半環狀紅圈,邊緣稍隆起,環內皮色正常,多見于胸部和四肢,可一日數變,時隱時現;另一種叫“皮下結節”,多在肘、腕、膝和踝關節伸側面的皮膚下,為豌豆大小的硬疙瘩,和皮膚不粘在一起,略能滑動,壓之不痛。侵犯腦子血管時表現為“舞蹈病”。簡而言之,風濕病有五大主癥:心臟病、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其中心臟病發病最厲害,后果也最不好。
【風濕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