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國
魯國,周朝的同姓諸侯國之一。姬姓,侯爵。武王伐紂,歧周代商。武王發封其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魯公之“...
目錄 民族 國名含義 魯國歷史 民族魯國創始者周公旦為周族人,因此魯國的主體民族是 周族 和當地的 夷 族 組成。
國名含義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殺紂滅商后不久,即封周公旦于魯,都曲阜。周公旦因輔佐天子,未能就封,乃由 嫡長子 伯禽前往就封。自三皇五帝以來,中國的政治地理架構是軍國架構,由天子之師的行軍序列轉化而來。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天子之師的野戰行軍序列是: 前軍 ,由太子統領; 中軍 ,由天子統領(天子兼領前、后軍); 后軍 ,由 庶長子 統領。得天下后,沒有了 野戰 ,天子之師的前、中、后三軍隨即轉化為東南軍區、中部軍區和西北 軍區 。天子本人駐蹕中部軍區( 河洛 地區),太子駐節東南軍區(總部設在 曲阜 。),庶長子駐節西北軍區(總部設在 幽燕 地區)。 黃帝 時代就是這樣的體制(黃帝長子青陽駐節“ 鑄 ”,在曲阜附近。注意黃帝元子的名號“ 青陽 ”本義為“ 東方 ”;黃帝庶長子 夷鼓 駐節幽燕,在涿鹿一帶;黃帝本人駐蹕河洛地區的 新鄭 )。 少昊 時代頒布的 二十八星宿 ,有名為“心”之宿,有三顆星: 心前星 ( 心宿一 ,東起第一星)、 心中星 ( 心宿二 ,東起第二星)、 心后星 ( 心宿三 ,東起第三星),依次另名為“太子”、“天王”、“庶子”。拿黃帝父子三人的駐地與心宿三星比較,就知道兩者在方向和名稱含義上是大體一致的。為什么要實行 軍國 體制呢,因為遠古時代中國大地上部族眾多,文化差異大,不容易實現民族融和,武裝叛亂時常發生,天下不能長治久安,故需要將野戰部隊轉化為軍區部隊,以各保一方平安。滅商后, 東夷 集團成為 周王室 最大的政治對手,所以,周王室沿襲黃帝的做法,武王代文王,駐守河洛地區;周公代太子,駐守曲阜地區;召公是文王庶長子(據《帝王世紀》所記),駐守幽燕地區。因此,魯國實際上是周代的東南軍區,燕國是周代的東北軍區。這一歷史事實的文獻記載是:公羊隱五年傳:“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西,召公主之。”事實上,“魯”的本義是“魚兒擺尾”。因為凡從魯之字都寓有這個含義。如 櫓 :舟船尾部一種推動船體前進的船具,系仿生自魚尾,使用時左右擺動,像魚兒游動時的擺尾。亦可寫作“艪”等(詳細說明請參見本百科詞條“魯”) 另外,與“魯”相關的詞匯中,魯字皆有“任性”之義(因為魚兒擺尾是它們的天性),如“魯莽”(任性草率)、粗魯(粗野任性)、“魯直”(任性率直)。所以,周公旦之所以封魯,是武王希望他游進東夷集團這個“大海”,發揮魚兒擺尾的天性,左右掃蕩敵對勢力。所以,“魯”就是掃蕩東夷敵國的意思,與其 東南 軍區的職責相吻合。
魯國歷史周公攝政
西伯昌之子,以發、旦最賢。發即周武王,旦即周公旦。
武王得天下,封大弟旦于曲阜,是為魯公。旦不就國,留周以輔佐天子,是為周公。史稱“周公旦”。
周公旦之功,不在魯,而在周。
武王伐紂之后,天下仍未歸心,武王卻得了重病。群臣恐懼,太公、召公想到 文王廟 為武王占卜運勢。周公旦說,且慢,不能以此困擾先王。于是他設壇,向太王、 王季 、文王禱告:嫡長子 孫發 ,勤于政務勞于國事,不幸重病;如果列祖列宗因為上天的旨意而不能為王發消災解難,那么請以我來替他受罪吧。禱告之后,才去占卜, 卜 得“ 吉 ”,而 武王發 病情好轉。 鬼神 之事,暫且不談,而周公之用心,可謂良苦。
武王發崩,太子誦年幼,尚在襁褓。周公 旦 擔心武王崩而天下諸侯叛亂,于是攝行君權。
武王的弟弟們見此,都說周公旦肯定要對太子誦不利,想自己當天子。周公旦一看,不得了,輿論的力量無窮啊,于是立太子誦,是為周 成王 ,而他則輔佐成王,讓自己的嫡長子伯禽到魯國擔任國君,以為屏障,防御東方 徐戎 、淮夷等 蠻夷 。
武王發的弟弟管叔、 蔡叔 疑心周公旦,就跟商紂王的后代 武庚 一起發難,想除掉周公旦。與此同時,東方的淮夷、徐戎果然叛亂。 齊太公 、魯公伯禽發兵鎮壓, 順利把淮夷、徐戎給鎮壓了。而周公旦挾天子之師,也平定了 管蔡之亂 。
周公旦攝行君權多年,營造雒邑,于是遷都雒邑,是為 成周 。
周公旦為周王朝的統治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位高權重也難免惹人非議,傳說成王年長,周公歸政之后,周公 因為擔心成王清算他,逃到了 楚地 。不過成王知道周公旦勞心勞力也是為了周王朝罷了,也就迎他回來。
周公旦薨,而還沒到收割的時候,暴風 挾雷 ,把 禾 都掃蕩干凈。據說這種天象在武王發崩的時候也出現過。 于是查閱記錄,發現了前文所說的周公祈禱以己代武王受難的記載。成王很感動,于是下令,讓周公旦的魯國擁 有郊祭文王的資格,可以奏天子禮樂。
西周強藩
周王朝歷來有厚同姓、薄異姓的國策,而周成王賦予魯國“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的資格,不僅僅是對周公旦功勞的一種追念,更是希望作為 宗邦 的魯國能夠 “大啟爾宇,為周室輔” 。這是魯國在政治上的優勢。
伐滅管蔡之亂,平定徐戎之叛,魯國得到“ 殷民六族 ”。而本來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同時也善于發展經濟(商人的稱呼,就是來自于殷商之民);而魯國地處東方海濱,鹽鐵等重要資源豐富。這是魯國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
魯國歷經魯公伯禽、考公 酋 (系本作“ 就 ”, 鄒 誕 本作“ 遒 ”)、煬公熙(一作怡,考公弟)、幽公宰(系本名圉)、魏公晞(幽公弟)、厲公擢(系本作“翟”)、獻公具(厲公弟)、真公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