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迎江區
迎江區
迎江區(迎江區)
迎江區是安慶的中心城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是安慶經濟、金融、商貿、文化中心。擁用41公里的長江岸線資源,轄區內的安慶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和對外籍開放口岸,是安徽省內水運能力最大的'港口。迎江區商業發達,市場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始終占據安慶市區半壁河山。迎江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轄區內有始建于北宋的迎江寺、享譽“萬里長江第一塔”的振風塔、省內歷史最悠久的伊斯蘭教清真寺等著名古跡。
目錄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行政區劃 經濟 收縮展開 歷史沿革迎江歷史悠久。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安慶知府黃干將府治由潛山縣遷往古盛唐山宜城渡,并著手筑城, 景定元年(1260年)完成,迄今已有780多年歷史。 乾隆25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自江寧府還治安慶作為省會開始, 民國27年(1938年)歷時170多年,迎江區一直是安徽省會和安慶府治所在地。 迎江區始建于1949年4月,時稱為安慶市樅陽區, 1952年5月更名為城東區,1955年9月改名為東市區, 1960年5月成立安慶市人民公社迎江分社,是年11月為使區社統一名稱又改稱為迎江區; 1968年恢復為東市區, 1980年7月又更名為迎江區至今。 2005年5月安慶城區區劃調整,將原郊區(現宜秀區)的龍獅橋鄉、老峰鎮、長風鄉、新洲鄉劃為迎江管轄,是時迎江國土面積由15平方公里增至207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位置
迎江區是安慶市的市轄區之一,位于安慶市的東南部,依江而城,是安慶經濟、金融、文化、交通中心。現西抵龍山路與大觀區相連,北沿菱湖南路至湖心中路向北延伸至菱湖北路與市開發區接壤,向東與宜秀區接壤,南臨長江北岸與東至縣大渡口鎮和池州市貴池區牛頭山隔江相望,轄區總面積207平方公里。
地形
迎江地處東經117.02度、北緯30.30度,呈東南低,西北高的丘陵地形。海拔高程均在黃海高程系30米以下。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5℃;年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年日照2030小時,無霜期年均240天。
行政區劃迎江區轄6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鎮(老峰鎮委托市開發區代管)、43個社居委、28個行政村,總人口25.1萬,其中非農戶籍人口17.1萬人。 鄉、街道(駐地) 村、居民委員會 龍獅橋鄉(紅旗) 居6 紅旗 前進 長青 機場 任店 余橋 長風鄉(長風) 村13 樅南 合興 聯興 將軍 新義 營盤 長風 新建 前江 元橋 柘山 高松 柘林 新洲鄉(青龍) 村5 青龍 天然 南木 康寧 永存 老峰鎮(老峰) 居6 老峰 馬窩 新橋 山湖 西湖 新豐 村10 老峰 馬窩 泉河 金星 段山 秦潭 和平 長山 新光 廣豐 建設路街道辦事處(大南門) 居4 錢牌 南水 大南門 建新 孝肅路街道辦事處(雙井) 居5 荷花塘 吳越 雙井 四照園 菱南 宜城路街道辦事處(雙蓮寺) 居5 火正 雙蓮寺 天后宮 天臺里 錫麟 人民路街道辦事處(康熙) 居5 東正 人民 炮營山 康熙 先鋒 華中路街道辦事處(光榮) 居6 皖江 湖濱 光榮 青少年宮 永勝 華中 新河路街道辦事處(新河) 居6 新河 龍獅 地質 宜光 曙光 新龍 合計 4鄉(鎮 ) 6街道辦事處 31村民委員會 40社區居民委員會 資料來源安慶迎江區人民政府
經濟2012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11.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0.65億元,同比增長20.4%。完成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3.82億元,同比增長24.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35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財政收入6.6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81億元,同比增長23.5%。全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3340萬美元,同比增長98.07%;其中出口總額完成20140萬美元,同比增長116.54%;進口總額完成3200萬美元,同比增長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