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懷德
高懷德
高懷德(高懷德)
高懷德(926—982)北宋初年大將。字藏用,五代時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太祖妹夫。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后與石守信等秉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葬于永安縣(今河南鞏義)。
目錄 人物生平 相關評論 家族成員 墓地 收縮展開 人物生平高懷德(926-982年),字藏用。其父高行周歷仕后晉、后漢、后周。高懷德青年時隨父從軍,任牙職。后晉開運初,遼人犯邊,行周北征,高懷德剛滿18歲,從北征。行至戚城(今河南濮陽縣北)被遼軍重圍,援兵不至,十分危急。高懷德縱橫馳突,挾父突出重圍,以功領羅州(今廣東廉江縣東北)刺史,后改任集州(今四川南江縣)刺史,領職牙校。再改任信州(今江西上饒西北)刺史。 后晉末,契丹南侵,高行周邊邢趙路都部署抵御,留懷德守睢陽(河南商丘縣南),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盜不能入。后漢初,高行周移鎮魏博,高懷德為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 后周初,行周逝世,召懷德為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刺史,后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進犯,周世宗計伐,以高懷德為先鋒,克捷,懷德以功績遷為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北)團練使。又隨周世宗征淮南,知廬州(今安徽合肥市),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級700余,又遷龍捷左廂都指揮使,領岳州防御使。恭帝即位, 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使,又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 宋太祖即位,為義成軍節度使,拜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鎮守滑州,娶宋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 加封駙馬都尉。又受命與石守信平息上黨李筠叛亂,因功升忠武軍節度使領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改任歸德軍節度使,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秋,加封同平章事。冬、燕國長公主去世,去駙馬都尉封號。宋太宗即位,加兼侍中、檢校太師。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有病,帝詔太醫到府第治療。次年, 隨帝征太原,改鎮曹州,封冀國公。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 年)改武勝軍節度使,是年七月去世。追贈中書令,追封渤海郡王,謚武穆。
相關評論宋朝的開國富有戲劇性,僅花了兩天的功夫。時任后周禁軍點檢(中央軍司令)的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抗擊傳說中的入侵遼軍,行至離首都開封不遠的陳橋驛住宿。第二天黎明軍隊忽然嘩變,眾將士強烈要求趙匡胤登基,并將一襲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隨后大軍浩浩蕩蕩返回京城,兵不血刃取得了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故事。當然,這是一幕精心策劃的喜劇,否則倉促之間軍中哪里找來的黃袍?當時守衛京城的將領是趙匡胤的部下和老友,禁軍的第二、三號人物石守信、王審琦,他們“皆素歸心匡胤者”,里應外合,掌握了全部的軍隊,奪得天下當然是易如反掌。 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喜劇并非原創,原創者恰恰就是后周的創建者郭威。951年,時任后漢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的郭威也在率軍抵抗遼軍的過程中回師京城,登基稱帝。自晚唐以來,中國陷入了一個大分裂的時代,軍閥混戰不休,后晉節度使安重榮一句道破天機:“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五代短短53年間,僅中原正統王朝就有8姓14君如走馬燈般輪換,還有10個參差并存的獨立王國和幾個割據政權,同時北方卻面對著占據戰略要地幽云十六州,隨時準備秣馬南下的強大遼國。 趙匡胤登基后,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要避免新建立的宋朝不會成為“第六代”,他本正是因為“君弱臣強”取得了政權,因此他要杜絕下一個“趙匡胤”的出現,而下一個“趙匡胤”最有可能從他的那些老部下中產生。 某一天,趙匡胤召老部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喝酒,屏去左右說:“我能當皇帝是因為你們的擁戴。皇帝處境非常艱難,反而不如節度使快樂,整夜睡不好覺。”石、王等人說:“陛下怎么說這樣的話?現在天下已定,誰敢有異心?”趙回答:“你們當然不會有異心,但如果你們手下的人貪圖富貴,一旦以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不想干能行嗎?”石、王等頓首涕泣請求指明道路,趙匡胤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多攢點錢享受,讓子孫享福。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去選個好地方做官,為自己和子孫置業,快樂過一生。我與你們結成兒女親家,彼此無猜疑,這樣多好!”石、王叩頭謝恩:“陛下為臣等考慮這樣周全,真是讓我們死而復生啊。”第二天,這些老部下稱疾請辭,趙匡胤賜予他們豐厚的`財物和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從此不掌握軍權。這就是著名的“杯酒釋兵權”故事。隨后,趙匡胤又逐步解除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節度使們的權力。 中國歷代王朝殺功臣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就是漢朝和明朝。這兩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有著相似的背景和經歷,均是出身于社會底層,在前朝末年的戰亂中掃平群雄,都有一幫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們,可以說王朝是他們與功臣一起創建的。因此在建國后,同樣是大封功臣,劉邦“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承諾功臣與皇帝共享富貴;朱元璋同樣如此,大封功臣,并賜免死鐵券。可不久,他們就大開殺戒,劉邦剪除臧茶、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甚至囚禁第一功臣蕭何;朱元璋青出于藍,將開國功臣幾乎誅殺干凈。 如果將一個王朝比作一個公司,那么開國皇帝和功臣們則是這個公司的創建者。作為董事長和CEO的皇帝通過封賞功臣確保功臣們作為股東永久擁有公司的原始股,共同享有公司的紅利,且不會被剝奪,通常以世襲爵位和丹書鐵券的形式保證。可是劉邦和朱元璋在公司創立后就撕毀了與功臣們的契約,殺戮功臣以剝奪他們作為股東的權利。但趙匡胤的做法與劉、朱二位截然不同,他只是剝奪了功臣們的軍權(非廢棄,這些人以后還統軍作戰),但同時給予他們豐厚的物質賞賜和崇高的政治地位,并通過互相結為姻親的方式鞏固、加強彼此的私人關系。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開國功臣與宋皇室世為姻親,子孫中也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戰將。 皇帝和功臣其實是處于一種“囚徒困境”:皇帝擔心功臣擁有的權力危及皇權,而功臣怕被兔死狗烹而不敢放棄自己的權力,這種互相猜忌容易導致皇帝痛下殺手和功臣鋌而走險。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一種贖買,即子孫世代享有豐厚的物質報償、崇高的政治地位來換取功臣危及皇權的權力,從而使雙方走出困境,達成一種互信。如果要達到“杯酒釋兵權”式的成功,作為強勢的一方,皇帝不僅必須具有恢宏的氣度、寬仁的胸懷、洞察人性的能力、以己度人的體貼、言行一致的信譽,還要有高度的智慧和自信,才能率先打破困境,做出承諾,使功臣放棄自己的權力。 參考:《宋史·高懷德列傳》
家族成員家世
高懷德家族是典型的武將世家。高懷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質,妨州(治今河北懷來東南)人氏,世代為懷戎縣(妨州州治)守邊將領。行周于五代時期唐、晉、漢、周4朝為將,后漢、后周兩代封王。行周之堂兄行硅為后唐節度,追封太尉。行周之父高思繼兄弟三人皆以武勇稱雄北方邊疆,唐朝末期在幽州(治今北京)節度使李匡威庵下為將,后為晉王李克用所害。古代姓氏書和民間高氏族譜多尊高懷德為高姓宋初始祖。今河南淮陽、江蘇宜興丁山兩支自認是高懷德后裔的高氏均傳說高懷德之父名叫高平州。自認是高懷德后裔的還有江蘇揚州、南京一帶的一支高氏。 河南淮陽手抄譜還列出高懷德家族世系:高尊一品一艷一健一玉一備一標一四齊一文舉一圈一倫一平州一懷德一君保一齊一氣一選一藏一全,并注明“此譜都經高全整修”。但是此世系有一些白字,有可疑之處。 淮陽另有一種1990年鉛印重修《高氏族譜》(高東成主編),其中《續修族譜原序》(五)也記載了另一種世系:“我高氏自唐代始舉于高唐州,高印位唐71相。印公有三子,長子高文舉,系狀元;次子高世紀,系都堂;三子高平州,系王位。宋初高平州生二子,長子高懷德,字燕平,次子高懷亮。高懷德生子高金寶(按:民間傳說、戲曲中高懷德之子名君保),系王位;孫高廷贊,系王位;曾孫高雙印,系王位。至元朝辭官不許。自明朝由高升遷民來陳(按:即淮陽)。”據《淮陽縣志》載,明初淮陽縣有名高升的,任都司斷事。揚州 《高氏族譜》則說,高懷德之父高行周字尚質,“幽州人也,生于妨州懷戎軍之雕巢里,曾祖順厲世戍懷戎。”(《維陽裕民洲高氏重修族譜》,光緒三十三年重修)廣東揭陽客家《高氏族譜》說高行周祖父名高順,恰好和揚州譜的“高順厲”相近,當非偶合。上 淮陽兩種世系均提到高文舉、高平州(行周),而第二種世系中的高世紀可能是高思繼的訛寫。據正史,思繼為行周之父,并非兄弟;第一種世系以高文舉為平州(行周)的曾祖父,也不是兄弟。所以,如果文舉一(順厲)一世紀(思繼)一平州(行周)為4代人,而不是三兄弟,則較合情理。
后裔
高懷德后裔廣泛分布于豫皖蘇浙一帶,經查證,確有族譜記載的有河南項城、淮陽、沈丘、鹿邑等縣,江蘇宜興丁山,江蘇揚州、興化、南京等地高氏。丁山高氏自南宋末遷此,現已傳至27世。
墓地蔡莊陵區位于芝田鎮蔡莊村北嶺上,地處宋諸陵的中部,南與西村陵區三座皇陵遙遙相望。該陵區南面正對少室山主峰,東南部連接嵩山余脈——青龍山。西北陵坡下伊洛河蜿蜒東去注入黃河。陵區地勢高亢,惟有宋真宗的永定陵,在永定陵西北祔葬有劉皇后、李皇后及楊皇后三座后陵。 陪葬永定陵的有宋代著名大臣高懷德、寇凖、包拯和蔡齊墓。 高懷德原是周世宗部將。趙匡胤登基,封其為殿前副都點檢。后娶太祖的妹妹燕國公主,太祖加封高懷德駙馬都尉。以后高懷德曾隨太祖東征西戰,屢建奇功,因此受封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太宗即位,給高懷德加封檢校太師。982年,高懷德病逝,終年57歲。高懷德死后陪葬永定陵東北,蔡莊之南,俗稱駙馬墳。墓前立有石碑一通,書“宋渤海郡王·武穆高公墓”。
【高懷德】相關文章:
摸高04-30
高閑上人,高閑上人張祜,高閑上人的意思,高閑上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高轉發說說03-16
高適的簡介10-20
凡·高作文11-28
樂高的作文02-20
高學生評語11-11
高情商經典句子06-05
高字的來歷12-18
趙高的故事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