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
對于一個人的個性而言,沒有什么能比愛更重要了。現在的孩子都是在愛的呵護下長大的,他們在愛的環境中獲得安全感、滿足感,獲得激勵和信任,從而促進身體的健全發展。而這些飽受愛意滋潤的孩子往往缺乏愛心,少數孩子甚至缺乏情感,沒有同情心,心中無他人,這對孩子將來的人際交往,社會適應性,個性的發展極為不利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愛孩子,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呢?第一,父母愛孩子要理智的愛,要有原則。不能單向地給予孩子無償的疼愛,卻沒有向孩子提出相應的要求,于是漸漸地鑄成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后果,如:孩子不尊重長輩,沒有學會分擔生活的責任,甚至會因為溺愛而害了孩子,孩子長大后由于心理扭曲殘害父母的悲劇還少嗎?因此父母愛孩子要得體、得當、有分寸,不能處處包辦代替。不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愛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如:給孩子買禮物,要對他說這是父母辛苦掙來的錢,長大要懂得回報。這樣才能讓孩子在父母的疼愛中受益。而且還要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愛一切美好的事物,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具有人情味,將來才能適應社會。
第二,父母要樂于接受孩子的愛。當孩子的愛自然表現時,父母要欣然接受,這樣才能讓愛心充分地發揮,否則就會扼殺了孩子愛的天性。如:一個孩子正在邊看電視邊吃媽媽削好的蘋果,媽媽在干家務活,累得滿頭大汗,孩子就對他說:“媽媽歇會吧,我來幫你干活,你也吃個蘋果。”媽媽說:“我不累,你吃蘋果吧。”孩子好失望。其實媽媽的做法是不妥的,她愛孩子,孩子也愛她,請她吃蘋果。可是孩子擁有了她的愛,而她卻沒有接受孩子的愛,也許就在這充滿愛的拒絕中,她遏制了孩子愛的萌動,讓孩子認為父母不需要他們的愛。不要忘了,愛是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愛的同時,也希望去愛別人,從而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第三,父母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實踐中塑造愛心。如:給老人泡杯茶,送禮物,說些體貼關心的話,帶著孩子去看望生病的人,給予他們同情、幫助,來感染孩子的心靈。另外,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并鼓勵他與同伴共同分享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并學會寬容、謙讓,這樣孩子的愛心會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了。
【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相關文章:
如何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04-27
怎樣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04-29
中考后,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調適04-27
如何教育孩子10-02
如何教育“輸不起”的孩子04-27
如何教育調皮的孩子04-28
如何教育逆反的孩子04-27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進行審美教育04-28
留守兒童應如何進行教育?11-28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