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那么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你清楚嗎?以下是unjs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
1、理財產品是會虧損的
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異常火爆,一是有遠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而當下,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也是:低風險、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這種印象總的來說沒有錯,但銀行理財產品絕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在過去的一年里,多家銀行爆出的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門”、“負收益門”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投資者要明白,理財產品的穩賺只是傳說,有的理財產品到期時,有可能得不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連本金也不保。
2、募集期藏有玄機,理財收益會被“攤薄”
通常情況下,銀行一般會聲稱,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如果投資者買入時間較早,而該產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較長,那么實際收益率就會被拉低。
比如某商業銀行推出的一款預期收益率高達5.5%的1個月期限理財產品,從9月26日開始銷售,10月7日才結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說,購買的這款產品,空檔期是12天。這10多天的空檔期,可不就“攤薄”了購買者的實際理財收益?
3、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
隨著銀行間競爭激烈程度的不斷加大,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水漲船高。很多銀行都競相推出收益率“誘人”的理財產品,如某商業銀行一年期的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達到15%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達到其承諾的收益率,因為預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實際到期的收益。
理財專家提醒,選擇銀行理財產品,不要光盯著收益率。實際上,許多產品由于存在著“貓膩”,投資者最終到手的收益,并沒有宣傳時說的那么多。
4、產品評級不見得靠譜
在產品說明書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相關的風險評級,如中信銀行一款產品就在說明書中顯示為PR2級(穩健型,黃色級別),其實都是銀行自己給自己評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機構評的,意義并不大。
不僅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本身不可靠,而且銀監會明確要求銀行必須進行的投資者風險測評,不少銀行也在走過場。
5、風險提示必須看清楚
盡管銀行會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和合同上,對風險提示做所謂表述,但是那些風險說明由于太專業甚至充斥著各類專業術語,對于投資人并沒有多大價值,普通人也看不懂。
記者在查詢了眾多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后,發現盡管很多說明書長達十幾頁,但是對于產品的本質風險揭示甚少,大部分是營銷性質的語言,而非客觀的深度分析。
6、資金投向要關注
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直接與產品的風險掛鉤。投資者在看產品說明書時,必須關注資金投向。
如果資金投向為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就低;如果資金投向為二級市場如股票、基金等,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
7、不去觸碰“霸王條款”的理財產品
在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里,某些設計條款明顯偏向銀行,把投資者的收益“榨干吸盡”,投資者要當心這樣的理財產品,盡量不去觸碰。
比如,在某些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一概規定“超過預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將作為銀行投資管理費用”。
8、看清產品是銀行自發還是代銷
在銀行渠道里,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發的,但也不排除銀行作為代理銷售其他的理財產品。
如某些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中,明確寫著“銀行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這樣的聲明。銀行只承認是代理、委托關系,若出了事,它不負責。
9、超高收益往往是“鏡中花水中月”
對普通投資者來說,無論是否能夠讀懂復雜的產品說明書,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誘惑。
目前結構性產品多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動收益型產品,由于觸發條件等的嚴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淪為銀行營銷的噱頭。
10、費用要當心
與明面上的'手續費相比,銀行理財的“隱形費率”問題更為突出。多家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顯示,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計算公式為“理財計劃預期投資收益率-理財產品銷售手續費、托管費等費用”。
延伸閱讀:
銀行理財產品不樂觀 收益大概率下調
歡歡喜喜過大年之際,銀行理財市場總有一波行情不可錯過———商業銀行普遍會在春節前夕發行一批春節特供理財產品,今年的銀行理財“春節行情”也如約而至。但春節假期過后,市面上還能搜羅到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嗎?在去年收益一直不溫不火的情況下,今年的銀行理財收益又是否值得期待?
某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負責人日前向南都記者表示,短期來看銀行的理財收益率隨著年后市場流動性緩解有所走低,節后理財收益大概率會下調,建議客戶可買中長期產品鎖定收益。
分析:流動性吃緊推高理財收益
在節日效應下,高收益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上浮至4.5%-5%之間,而這波“春節行情”不僅限于中小銀行,傳統大行亦加入其中。
南都記者注意到,部分銀行在節前發售了“春節專享”理財產品。比如平安銀行口袋銀行推出了春節特享的現金寶,除3 .799%的7日年化收益以外,另外春節7天再加3%的收益,換言之,春節期間收益能到達6.799%。此外,華夏銀行也推出了“升盈15號(春節特供)”,投資期限33天、5萬元起購,最高預期收益率達4.8%。
不僅如此,國有大行也在節前推出了高收益產品以攬儲。例如中國農業銀行的“金鑰匙·安心得利”2017年第25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這款產品5萬元起步,投資期限僅42天,但預期年化收益率達4.6%。
從歷年的規律來看,每年的12月以及第二年的1月份往往是理財產品的收益高點。但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麗君認為,今年資金面偏緊張的因素不容忽視,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在1月20日全線上漲,當時連漲6天;而在央行推出臨時流動性便利后,1月23日僅隔夜拆借利率跌1.4BP,其余品種繼續上漲。
在這一輪“春節行情”中,從理財產品的期限來看,民生證券監測數據顯示,按照銀行理財產品期限分類統計,2016年12月31日至2017年1月6日,3個月以內產品共發行1065只;3個月至6個月產品共476只;6個月至1年期產品共252只;1年以上期限產品共15只。
對此,陳麗君表示,“季節性流動性緊張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凸顯,因此銀行會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來快速收攬市場資金,但是從資金價格的角度而言,銀行給出的收益率水平可能并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所以更愿意發行短期甚至是超短期的理財產品。”
春節行情:部分產品收益率高達5%
“春節行情”過后,廣東地區還有哪些高收益的理財值得購買?
據南都記者統計,截至2017年1月23日,包括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廣州銀行等多家銀行披露了跨春節期間的銀行理財產品。
在預期的年化收益率方面,仍延續了節前的“春節行情”。比如,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集中在4%- 5%之間。其中,華夏銀行的新盈23號期限35天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高達5%,門檻是5萬元,但是限購300萬元以內。
招商銀行的高凈值專享金葵花增利系列收益率在4 .35%-4 .65%之間,4款產品全部屬于不保障本金和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均屬于穩健型。
與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的較高收益率相比,保本保收益類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相對較低。比如光大銀行推出的3個月到1年期的陽光理財安存寶系列產品,預期收益在2 .8 5 %-3 .70%之間。其中收益率和期限呈現明顯的倒掛,期限1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與3個月的相差近1個百分點。
此外,與固定型封閉式的理財產品相比,周期型和開放式的理財產品比較適合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對此,中信銀行推出了周期性理財產品。比如樂贏穩健周期系列、樂贏成長周期系列等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4%-4 .55%之間,投資門檻最低5萬元、100萬元和300萬元不等。
“現在主推周期型和開放式理財,沒有截止日,每個工作日均可申購贖回”,中信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與往年相比,該行剛對理財產品體系進行了調整和優化,新增了可T + 1工作日起息、實時贖回的周期性產品,大大提高了投資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
事實上,無論是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都屬于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在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尚未被打破之前,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均是有保障的。
雖然預期收益型產品基本上仍為主流,但相對開放且不用承諾收益的凈值型產品將越來越受青睞,有望成為各商業銀行爭奪的焦點。比如民生銀行發行的非凡資產管理智贏系列產品。
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個人業務部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凈值型理財產品不承諾收益,可提供凈值查詢,用戶在開放期內進行申購、贖回,類似于開放式債券基金,比一般的理財產品風險高,但是在市場行情比較好時,收益會比普通的理財產品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凈值型產品的歷史凈值所計算的年化收益率,只能代表其歷史上的收益率情況,而不是像預期年化收益率那樣反映未來,所以在購買凈值型產品時要關注未來行情。
趨勢:2017理財收益大概率下行
2017年銀行理財收益將呈現何種走勢?多位受訪人士表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并不樂觀。
事實上,去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就進入下行通道。融360發布的《2016年銀行理財市場報告》指出,2016年銀行理財市場行情較2015年有所下降,理財產品發行規模增速放緩,預期收益率整體走低,平均預期收益率3 .81%,直到年末才稍有回升。
對于2017年理財收益率的走勢,融360分析師劉銀平認為收益率仍將呈下行趨勢。主要原因是央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市場資金面保持充裕,利率市場化,導致了利率持續走低。
不僅如此,受銀監會“8號文”限制,銀行理財資金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比例逐漸縮小,劉銀平指出,“銀行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和貨幣市場,債券和貨幣市場收益的回落帶動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技巧08-26
資深理財達人 教你如何購買理財產品06-30
購買理財產品最常見三大陷阱04-28
銀行理財產品的五大誤區09-09
光大銀行最新的養老理財產品10-02
單身貴族有賺錢優勢如何購買理財產品10-07
教育險購買注意事項08-22
廣發銀行“經濟通適型”理財產品07-25
購買醫療保險的注意事項10-12
購買醫療保險的注意事項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