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選自《郭沫若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所作的詩。詩人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象為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織女的傳說,把空中的流星想象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閑游,用以象征他們的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襯了當時社會的不安穩和人民的痛苦。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范文,為大家推薦。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了解作品內容的時代背景。
② 了解詩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③ 提高誦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媒體教學,把學生帶入意境,使讀出音韻美——感受畫面美——品味意境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誦讀指導。
三、教法學法:點撥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牛郎織女故事:
天河很深,七夕相會。
新版牛郎織女故事:
天河很淺,天天相會。
二、簡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省樂山縣人,我國著名的詩人、學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學方面有詩集《女神》、《星空》,話劇《屈原》等。
三、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讀準字音:
⑴自由讀;⑵個體讀;⑶全班讀。
讀準節奏:三節拍;重音。
讀出感情: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二: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詩歌
2.分析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象
3.理解詩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詩人郭沫若1921年創作的一首現代格律詩。詩人由現實中街燈聯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聯想到街燈,進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麗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過著幸福生活的牛郎織女。通過對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詩人舊時代黑暗現實的痛恨,對理想生活的向往,激發人們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因此,這首詩使那個時代的讀者很自然的通過對比認識現實的黑暗,激起對理想的向往并為之而奮斗。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仍然有新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學習本文自然的聯想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語言的樸素、節奏的和諧。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
教學工具:
配樂錄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曾有人說:“幻想是為了彌補不足的現實。”《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產物,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二、作者簡介
1.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筆名沫若,四川省樂山縣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1914年赴日本留學,原學醫。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五四時期積極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運動。他是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在中國文壇上驍勇地馳騁了60多年,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是繼魯迅之后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學成就:
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歌頌十月革命,譴責帝國主義,斥罵中國反動派,贊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飆突進和雄壯宏偉的精神,開創了一代革命詩風,他是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創作的歷史劇,無論是抗戰時期的還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為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欖》《海濤》《抱箭集》《歸去來》等集子中的小說、散文,或控訴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或記錄作者思想躍進的歷程,保存了中國革命史的一些資料。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20年代初期,此時,“五四”運動的洪波已經消退,大革命的時代尚未到來。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各派軍閥勢力窒息著。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向往光明的未來。在燦爛星空的誘發下,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色彩的著名詩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詩歌,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體會全詩的感情基調。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絲憂郁。
2.這種感情基調的詩歌應怎樣朗讀?
朗讀時節奏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輕松、柔和、舒緩。
3.放錄音。聽完錄音后,再請學生根據聽錄音的印象試讀。老師范讀,再明確這首詩的節奏和重音的劃分。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三:
一. 教學設計理念
㈠ 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
⑴教學應從學習個體的興趣和需求出發,積極引導學生創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建構式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⑵注重挖掘學生自身潛質,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會大膽地聯想與想像,從而培養成學生的創造才能。
⑶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即“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別,尊重學習個性體驗。教學中力求使自覺型、被動型、放任型的學生都能大膽表述,暢所欲言他們的各種學習體驗,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并滿足他們渴求被關注,被認可的情感要求,從而激發其學習行為中的情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來培養成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㈡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行為的促進者
教學中應注重為學習個體創設民主、寬松、愉悅的學習氣氛 ,成為
學生建構式學習方式中的引導者、協調者、傾聽者、鼓勵者,盡量給每位學生同等的參與質疑、解疑的機會,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交流和溝通中與學生共同學習,探究,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提供方式方法。
二. 教學內容的重組與加工
㈠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單元目標、學習者的初始狀態、學習能力等,確定知情意行四方面的教學目標:
⑴ 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朗讀的方法,并且能準確、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從而把握詩歌的意境。
⑵ 學習理解聯想與想像在詩中的作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⑶體會詩中所蘊含著的作者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詩歌內涵,初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難點:
理解聯想與想像在詩中的作用,初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㈡ 教學內容的重組與加工
為了完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將對郭沫若的詩歌《天上的街市》做如下的重組與加工:
1.美讀全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節奏、節拍、重音、感情基調。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培養學生美讀詩句的能力。
2.品讀詩句。通過品讀詩句,使學生做到發現詩歌內容、語言、意境、
寫作手法等式方面的佳處,并且引導學生表達自已獨特審美體驗,同時,使學生融會貫通,把課內外知識結合到一起來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 教學方式的構建
㈠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
1.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于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課教者嘗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了FLASH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音頻、視頻等,創設一個輕松活潑的學習詩歌的良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計算機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的目標。
2. 誦讀法。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天上的街市教案09-05
天上的街市賞析09-18
天上的街市賞析精選10-20
郭沫若:天上的市街09-20
云天上的第五根弦10-16
讓你每天上班充滿激情的絕招10-22
《黃河之水天上來》教學設計09-11
天上是不會掉餡兒餅的_勵志文章05-04
睡前故事:小熊貓天上擺攤記10-03
第一天上班寄語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