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潮》教學反思集
《觀潮》反思一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介紹的都是大自然的奇觀,讓學生通過學習,邊讀課文,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觀潮》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不但要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中不是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要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知識。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所以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跟著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通過圖片欣賞感受潮來時的壯觀景象。激發起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有感而發,都感受到當時的雄奇壯麗,氣勢非凡。
二、指導朗讀,感受景象
課堂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講自己的體會,感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通過朗讀來感受當時的景象。首先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一讀,讀后再談一談感受如何,接著我讓學生來觀看圖片,感受當時的景象,再次讀一讀課文中相應的句子,此時學生的感情更為豐富。接著由我來讀,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腦海中邊浮出當時的畫面,更進一步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
三、品讀課文,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這篇課文作者在寫的時候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句來品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為寫作文打下更好的基礎。例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并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先讓他們讀一讀,接著讓他們說說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學生很快能回答出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是對于這樣寫的好處,學生回答的不夠好,這樣寫能具體形象地寫出從近處看到的錢塘江大潮,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讓學生在以后的寫景作文中也可采用這種修辭手法,將景物描寫的更加具體形象,生動。
《觀潮》教學反思二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心靈的境遇
“心靈”即指人的思想感情。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才有對事物的認知熱情。學生的認知若是在情感中激發的,獲得知識將是最牢固的。因此,我設計了與學生“課前交流”的簡短對話,激發學生當“小記者”,學生信心十足表示贊同,然后相機以寓于有趣、生動、優美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愿意與作者去觀潮的情思。從學生的神情和學習狀態,我認為他們自認是“小記者”的身份表述的語言是自豪的,愿學的情感是真誠的。并且飽含愉快的心情進入課文佳境。同時,課堂中教師讓自身投入情感狀態帶動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師生雙邊活動。
二、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在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讓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后圖文并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文中優美詞語,重點句子讓學生在“互動、思辯、表達”中得到理解,如:學生看完“潮來時”課件后,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課文為本,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觀察順序及從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學生理解課文后相當明了。因此,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寫作方法,繼承傳統的“引用貫通”的教學方法,并用動作演義“人生鼎沸”的場面。再結合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知道如何描述場面,這一環節在整節課堂上看上去是“重復”的導教,但間接地讓學生加深了記憶,落實積累到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將學習延伸到課外
教完本課后照應課前設計,大力表揚課堂上表現不錯的“小記者”并鼓勵他們進一步為親朋好友當好“小導游”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臺,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
《觀潮》反思三
《觀潮》敘述了農歷八月十八日那天,人們聚集在海寧縣鹽官鎮海塘大堤上觀看一年一度的天文大潮——錢塘江大潮那雄壯景象的事情。課文圍繞著天下奇觀,按潮來前、潮來時的順序來寫,生動地再現了錢塘江大潮奔涌而來時驚心動魄的場景,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
為了拉近與錢塘江大潮的距離,課堂上我通過媒體讓學生多角度認識錢塘江大潮,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課文的閱讀積累了直觀形象。
本堂課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主,落實了“讀”的語言實踐過程,設計了多種讀的方法,有自由讀、指名讀、引讀、齊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出感情,將錢塘江大潮來時的排山倒海的雄壯氣勢有感情讀出來,效果較好。這部分的具體做法是:
一、激趣導入,激發閱讀欲望。
語文學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創造性的開發學習資源,努力營造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因此,課伊始,我啟發談話,區別“觀潮”與“天下奇觀”中“觀”字的區別。接著調動學生的已知,讓他們說出自己知道的那些景象也可稱為天下奇觀。最后激趣導入:錢塘江大潮奇在哪里呢?從老師引導下,學生在互動中不僅拓展了眼界,更多的是產生了對新知的向往,讓他們從向往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欲望,把課文學習作為自主探究的需要。
二、研讀課文,讀中悟情,讀中品美
在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對課文有較強的閱讀欲望時,讓他們分兩步閱讀課文,展開對大潮“奇”的品味。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即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通過讀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初讀完課文,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印象?”這一問題的提出,旨在了解學生對課文初步感知的程度,從他們的回答中獲取信息,為后面的教學作準備。
(二)品讀課文,內化感悟
這一環節是整堂課的中心環節,也是解決重、難點的關鍵。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后,對文中錢塘江大潮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讓他們再讀課文,找出自己認為大潮之所以成為奇觀的句子,多讀幾遍,并聯系課文說說理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相互討論,自主探究。旨在憑借朗讀,喚起他們的想象,激發他們的情感,并將之內化融合為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性的進行朗讀,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反復感受大潮的雄壯,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
《觀潮》一課上完感覺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重難點的突破還存在問題,在“潮來時”一段中,有大量的詞句學生很難理解。雖然借助了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但有些環節的引導還沒有抓住中心問題,以致在學習這一段時耽誤了時間,整節課的教學顯得有些前松后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精心鉆研教材,特別是對重點句要認真分析,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更全面。
《觀潮》反思四
《觀潮》是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的環節里,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后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學思考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后師明確。由于導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通過讀、思、議,明白了“僅如銀線”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后,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一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海潮的雄偉壯觀,然后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觀潮》教學反思集]
【《觀潮》教學反思集】相關文章:
觀潮教學設計及反思05-16
人教版觀潮教學設計教學反思10-09
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6-07
《觀潮》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01
觀潮教學設計和課件10-07
初中觀潮教學設計07-11
人教版觀潮原文及教學設計07-09
《觀潮》教學設計優質版08-27
觀潮教學設計優質課09-07